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8篇
公路运输   57篇
综合类   142篇
铁路运输   8篇
综合运输   2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21.
长期以来受以车为主导的规划建设理念影响,中国许多城市新建、改建道路存在尺度失衡、品质降低、活力不足等问题。首先介绍纽约、伦敦、哥本哈根、莫斯科、墨尔本等世界级城市街道重建实践经验。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采用公共生活—公共空间(PLPS)调研方法,对34处地点进行行人流量调查,并针对5个公共空间进行停留活动统计。由此分析黄浦区现状街道网络的主要问题与诉求,进而提出街道重建的规划设计策略及措施推进时序。以南京东路为示范项目,探讨其现存问题并提出具体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222.
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交通不断发展,交通出行方式呈现多元化,选择电动车出行占有一定的比例.目前对于电动自行车交通问题已经展开研究,但不够深入.文中结合南京探讨电动自行车交通形成的原因,分析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广义费用建立了电动自行车出行成本模型及可替代出行方式的出行成本模型,以客观数据为基础,计算电动自行车广义出行成本,以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出行特征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23.
公共自行车动态调度系统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交通出行理论,将公共自行车需求分为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并研究需求等待、转移和消退的变化规律.根据各租赁点的历史出行OD和以往时段的借、还车信息,预测出调度车辆从当前位置到达任意租赁点时该位置的车辆数,从而确定调度车数并制定调度计划,建立租赁点短期多时段的需求预测模型.将需求预测模型与调度计划模型组合成具有迭代反馈特性的双层模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方法求解,得到最优动态调度方案下的需求预测结果.通过算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公共自行车动态调度系统需求预测模型与调度计划模型结合后能有效改善公共自行车实际运营中借车时无车可借、还车时车位已满的情况.  相似文献   
224.
行人和自行车混合行驶是一种常见的非机动车交通组织方式,然而目前对于其混合流动力学的研究十分有限。本文基于社会力模型,提出一种面向行人-自行车混合流的混合流社会力模型(MFSF)解析行人-自行车混合流的运动机理,修正了以往研究中的自行车模型,通过实际道路上行人和自行车混合流的观测数据校准模型,构建仿真平台,最后使用仿真平台重现单向道路中行人和骑行者的自组织现象。根据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流量-密度基本图的对比分析,验证了 MFSF模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可以看出,MFSF模型可以再现行人和自行车混合流的自组织现象。当行人与骑车者的比例相同时,行人和骑车者的密度越低,骑车者的车道宽度变化就越小;当行人与自行车比例变化时,骑行者的比例越大,骑行者占用的道路越宽,且骑行者的车道宽度越不稳定;如果行人输入显著减少,则自行车者车道宽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25.
通过对西安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进行调研,分析自行车租赁系统中存在的调配方法落后、车辆使用率低等问题。基于随机存贮模型策略,提出车桩比及租赁点调配量的计算方法,建立公共自行车单站点调度优化算法,确定单个租赁点的最大和最小调配量,提高租赁点使用率。  相似文献   
226.
自行车停车设施规划设计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很多城市在规划设计自行车停车设施时,目标往往局限于提供基本条件,对提升供给质量的诉求不够强烈。首先指出中国自行车停车设施规划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空间与设施不足、选址不合理、安全问题、使用不便,以及缺乏环境协调。基于此提出自行车停车设施规划设计的核心原则:安全、便利、美观、经济,并进一步总结体现核心原则的12项要素及其具体手段。提出实践中不同类型目的地的停车设施规划设计要素优先级建议,并以案例的形式对各规划设计要素及其优先级进行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227.
关于机动车运行状况的评价研究已有很多,相比之下,针对处于弱势的非机动交通方式使用者的研究非常有限,例如行人和骑车者,特别是老人、小孩和残疾人。鉴于此,通过综述道路运行评价方面既有研究,识别出表征非机动交通方式出行状况的主要指标为自行车服务水平和步行服务水平。现有研究中已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评价服务水平,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首先,行人和骑车者被等同于机动车一样看待;其次,大多数方法较复杂且耗时长,利用其构建道路设计流程也相当困难;此外,这些方法仅适用于有限数量的步行和自行车设施使用者,对不同年龄、不同体能的更广泛人群来说不一定有效。针对该现状,主要讨论步行和自行车服务水平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尝试为今后的研究引入新的目标与途径,以完善上述不足。  相似文献   
228.
在地铁站出入口以及周围交通线路已定的情况下,选取指标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换乘站停车场的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换乘站停车场选址的模糊评价模型。以3个方案为例,证明所建立的评价模型运用简单,便于实践,可以将复杂的方案快速地进行优劣排序,获得客观、公正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9.
机非混合交通流是我国城市交通的一个主要特征,在机非混行路段,自行车对机动车的行驶会造成干扰影响,容易造成交通延误,目前尚缺乏对这种延误进行分析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本文针对交通流中出现的离散流和连续流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概率论理论和流体动力学理论两种不同的方法提出了机非混行路段的自行车阻滞干扰对交通流的延误影响模型。该...  相似文献   
230.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有效衔接能够弥补轨道交通自身的缺陷,扩大轨道交通服务范围。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对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重视不够,换乘率普遍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功效的发挥。结合我国目前的交通形势,阐述了自行车交通换乘轨道交通的积极意义,并对各种类型换乘站衔接设施的布局模式及衔接设施运营管理模式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