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5篇 |
综合类 | 37篇 |
水路运输 | 27篇 |
铁路运输 | 51篇 |
综合运输 | 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旅客列车扩编以后列车冲动加剧,车钩、缓冲器及制动装置均需改进。仅改进缓冲器性能虽不是治本之策,但却简易可行。本文仅就如何设计一个合适的缓冲器从理论上、结构上多方面加以分析与探讨,并通过算例对适用于扩编旅客列车的缓冲器提出了一些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72.
肖皓;鲁寨军;钟睦;范登科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2,19(11):3396-3406
为解决既有运用条件下滑动式挡车器难以满足多编组列车平稳止挡的工程难题,基于摩擦吸能原理提出一种二级滑动摩擦式挡车器,以满足不同车型的止挡吸能需求,降低列车的最大车钩力。依据二级滑动摩擦式挡车器的工作原理,该二级滑动摩擦式挡车器用两级摩擦副替代既有滑动式挡车器的一级摩擦副,通过挡车器上下部的相对滑动来缩短挡车器的滑动距离。以某型地铁列车为例,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列车撞击挡车器的仿真模型,用105号力元模拟车钩缓冲装置,对列车撞击挡车器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得到列车撞击挡车器的动力学响应特性和挡车器参数对碰撞吸能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采用既有的滑动式挡车器相比较,采用二级滑动摩擦式挡车器能够降低列车受到的最大车钩力,缩短挡车器的滑动距离,满足多编组列车的挡车需求;二级滑动摩擦式挡车器中两级摩擦副摩擦力和挡车器质量是影响列车最大车钩力和挡车器滑动距离的重要因素,其中挡车器上部质量是影响列车最大车钩力的最重要因素,第2级摩擦副摩擦力是影响挡车器滑动距离的最重要因素,通过合理调节两级摩擦副的摩擦力及挡车器上部和下部的质量能更好的发挥二级挡车器的功效。 相似文献
73.
针对弹体高速入水过程中的降载问题,设计一种硬质聚氨酯泡沫缓冲器.基于霍普金森压杆实验技术,获取冲击载荷下硬质聚氨酯泡沫密度和应变率效应,构建其宏观本构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欧拉流固耦合方法(ALE),建立弹体入水冲击数值仿真模型,验证所建本构关系及ALE方法的合理性,对加装缓冲器的弹体高速入水问题进行数值仿真计算,获得入水过程中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动态破坏过程及弹体运动参数,从而分析硬质聚氨酯泡沫密度、厚度对降载特性影响规律,讨论不同入水速度下硬质聚氨酯泡沫参数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硬质聚氨酯泡沫动态力学性能应变率效应不明显,但密度效应明显,缓冲降载性能随硬质聚氨酯泡沫密度和厚度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74.
王肃伏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4,(5):23-26
深圳地铁采用的国产地铁车辆钩缓装置在国内地铁车辆上已成功运用10多年,积累了大量运用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的地铁车辆钩缓装置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评价,可作为检修和今后的安全运用方面的参考,也可作为系列化钩缓装置的RAMS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75.
通过分析CRH2型动车组用中间缓冲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提出了复式橡胶缓冲器参数的设计原则:复式缓冲装置中一侧缓冲器在受到压缩变形时,另一侧的缓冲器在预压缩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并能充满由于立板移动而产生的空间;最大限度保证复式缓冲器零初始压力的特点,提升动车组车辆的运行舒适性。仿真分析和现车检测验证了中间车钩缓冲装置参数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6.
77.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延误及其传播特点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列车运行间隔小、站间距离短、车站线路布置比较简单等特点,一旦列车发生运行延误,其传播的速度快、影响范围大。本文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延误发生的随机性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延误具有直接性、快速性和双向性的特点以及基于这些特点的列车运行延误传播的两种表现形式,然后运用系统仿真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基于列车运行图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延误的仿真模型,通过设计合理的列车运行延误统计指标和仿真分析方案,以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背景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发现,列车运行延误及其传播主要与能力利用率、缓冲时间、备车数量以及辅助线数量等因素有关,并且这些参数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合理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78.
79.
高速列车及提速列车车钩缓冲装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提速及高速列车对车钩缓冲装置的基本要求 ,分析了国产车钩缓冲装置的结构、存在问题 ;并对比国外高速列车采用的车钩缓冲装置的结构与特点 ,提出了对装用于高速列车及提速列车的国产车钩缓冲装置的改进内容与建议。 相似文献
80.
本文设计了一个用缓冲RAM接口传送据的接触网检测数据处理系统结构,对数据处理系统的抗干扰措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最后提出了多媒体技术在接触网检测中的几种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