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79篇
  免费   1081篇
公路运输   4919篇
综合类   4078篇
水路运输   3188篇
铁路运输   2857篇
综合运输   818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319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400篇
  2021年   562篇
  2020年   639篇
  2019年   370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368篇
  2016年   392篇
  2015年   543篇
  2014年   1171篇
  2013年   839篇
  2012年   1353篇
  2011年   1369篇
  2010年   1029篇
  2009年   880篇
  2008年   890篇
  2007年   1172篇
  2006年   976篇
  2005年   603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某轮主机进入高负荷运行,达到某一负荷时会突然出现冷却水压力波动。故障现象及原因都比较特殊。通过对这一故障的分析及处理,发现了船舶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以利同行借鉴。同时提出了提高船舶管理水平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72.
符钦 《水运工程》2004,(4):34-36
简述东营港港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东营港扩建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出分析,认为东营港扩建工程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3.
在准二维平面应变条件下,运用所研制的深基坑开挖室内试验模型,通过模拟板桩墙支护深基坑在无支撑悬臂式支护、单支撑和双支撑支护等3种支护形式下的开挖,测量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位移、土体表面的沉降及土体位移场的变化,探讨了板桩墙的插入比λ、有无横向支撑及支撑的位置对基坑开挖变形的影响规律,为基坑变形机理的研究及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各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的水泥抗压强度结果进行稳健统计分析,根据稳健Z比分数客观评价实验室检测能力,反映实验室的检验技术水平,并进一步对导致验证结果出现偏差的因素进行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75.
从中国特大城市发展过程中交通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出发,围绕城市交通战略管理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交通模型所需要具备的分析功能.在此基础上引入数据密集型研究的概念,讨论了模型在分析流程中的应用位置,提出了四个层次的模型技术框架结构,并在实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待克服的主要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76.
高墩多跨连续刚构桥成桥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对主体结构的变形和内力产生较大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合龙顺序的优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合龙顺序既能保证高墩多跨连续刚构桥的成桥线形满足设计要求;也能保证桥梁在长期运行时,其承载能力满足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77.
从水平荷载作用下桥梁基桩的破坏模式入手,着重分析不同类型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及变形破坏机理.根据水平荷载作用下桥梁基桩的受力特性,建立了双层地基中基桩内力与位移分析的计算模型,并通过幂级数法对其进行求解.通过某工程实例对其中的桥梁基桩进行计算分析.以期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郑新定  王红卫  周健 《隧道建设》2013,33(9):720-725
人为因素是导致隧道事故的主要原因,针对已有的人为失误分析模型在量化计算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S Reason分析和控制模型,以减少盾构隧道施工期的风险事故。结合隧道工程的施工特点,该模型相对于现有的S Reason模型提出以下2点改进: 1)以人为失误的控制难度权值为度量,找出风险事故的最优控制路径; 2)通过控制最优控制路径中的人为失误截断风险的事故链,同时利用反馈路径实时反馈控制效果。利用该模型对管片密封材料损伤破坏进行了分析,在该风险的最优控制路径上找出了不同层次人员的人为失误,并对人为失误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通过与常规方法的比较,表明所建模型既重视了组织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又兼顾了风险控制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9.
80.
郑凯  刘保国 《隧道建设》2006,26(2):53-56,60
围岩变形特性综合反映了开挖引起围岩形态的变化,是判断地下工程稳定状态最直观的依据,因此新奥法的实施贯穿了变形监测和监测资料的反馈分析。结合一定的工程背景,探讨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大跨度双连拱隧道中监控量测技术的运用,并总结出一定的经验,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