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5篇
  免费   203篇
公路运输   780篇
综合类   905篇
水路运输   549篇
铁路运输   416篇
综合运输   12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PC箱梁由于自身的截面特点在桥梁工程中被广泛采用,对其施工过程中预应力张拉容易出现的质量缺陷及原因做了分析,然后以一预应力施加超限的箱梁为例,介绍了静载试验及其承载力评估分析过程,了解了其实际工作状态,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2.
为了对公交专用进口道设置前后交叉口运行效率做出评价,定量分析其对公交车辆运行的改善效果及对社会车辆的影响,通过分析各种实测饱和车头时距,提出考虑公共汽车形成车队行驶影响的交叉口进口道通行能力大车修正。进一步提出有、无公交专用进口道情况下的社会车辆、公交车辆和车道组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通过了仿真验证。模型分析表明,公共汽车形成车队行驶会对通行能力产生正面影响,设置公交专用进口道对社会车辆的影响没有预期的严重,当公共汽车在一定比例的情况下可能同时提高公共汽车和社会车辆的通行能力。最后通过实际交叉口案例分析,对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93.
付春辉 《北方交通》2008,(4):128-130
在高填方涵洞设计时,整体式基础是常用的基础型式,通过太沙基理论公式及桥涵基础规范公式讨论高填方涵洞采用整体式基础条件下的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得出地基土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894.
通过具体工程实例从桩基施工、单桩承载力、单桩完整性、打桩应力诸方面介绍了PHC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在天津港码头工程中的应用,着重从单桩承载力方面进行介绍,并对经济成本方面与钢管桩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PHC桩在天津港地区应用还需解决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895.
进行4种加载方式对钢管混凝土轴压长柱和中长柱试件受力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并与轴压短柱试验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加载方式对长柱中截面应力的影响较小,但对刚度影响较大,从而影响稳定极限承载力,其中初应力对长柱的极限承载力降低的影响比短柱明显,而与之相反,对于荷载仅施加于钢管之上的长柱,其极限承载力反而大于同样加载的短柱。随着长细比的增大,加载方式对试件套箍作用的影响有减小的趋势,且受力性能的差异也逐渐缩小。加载方式对钢管混凝土中长柱受力性能的影响介于短柱与长柱之间,但与短柱更接近。最后,讨论不同加载方式作用下长柱和中长柱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96.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系统中,列车在折返区域的追踪间隔是单条线路提升运力的瓶颈.分析北京地铁5号线折返追踪间隔,以实现“列车2 min运行间隔”的目标.首先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分析5号线列车在折返区域中的进站追踪能力、折返追踪能力和出站追踪能力,进而计算列车在折返区域的最小运行间隔;其次,基于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提出通过缩短列车站停时分、出入库时分、转台时分来减小列车折返追踪间隔的方法;最后,结合北京地铁实际的运营管理经验,从系统设计角度提出缩短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追踪间隔的技术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897.
车头时距分布是研究交通流特性的重要方法。本文基于北京市若干交叉口的实测样本数据,研究分析了拥堵状态下信号交叉口的排队车辆越过停车线的车头时距分布及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第6个车辆之后达到饱和车头时距。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心城区拥堵区域次干道以上等级的信号交叉口,提出拥堵状态下的通行能力模型。进一步地,利用实测数据作了案例计算与对比分析,直行与左转车道通行能力的平均误差率分别为2.27%与4.28%,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此外,该结果优于其它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表明在拥堵状态下,该方法的适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98.
为更好地应用抗拔桩,以其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为研究对象,分析承载力计算值与实测值差异较大的问题,基于变形破坏面形式对抗拔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场试验,对各种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标准模型,Meyerhof模型和Das模型均忽略桩的自重,计算值偏小,适用于长径比不大的抗拔桩:Chattopadhyay模型计算方法可行,但过程较复杂,适合砂性土层,Shanker模型考虑桩入土深度与桩径比值的关系,当比值大于20时计算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倒圆锥台考虑了桩的自重,Kotter模型基于Kotter方程计算,水平条分法假设破坏面为曲面,并根据极限平衡理论计算承载力,其计算值均与Vesic测试试验结果比较接近,且适用于各种土层条件下承载力的计算,均可作为计算等截面抗拔桩极限承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9.
对于采用独立式桩靴结构的自升式平台,桩靴的入泥深度是保障平台安全作业的关键问题之一。采用ABAQUS软件的Explicit求解器,以位移增量步方式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在施加初始地应力场的前提下,引入无限元边界处理方法,考虑了土壤无限大边界条件的影响,并使用ALE自适应网格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土壤模型的大变形问题;最后,将有限元计算与经验公式计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预压载荷条件下,有限元计算结果能较全面精确地反映插桩结果,弥补经验公式考虑参数单一、无法解决层状土承载力之间不连续问题以及无法动态模拟插桩过程的不足。  相似文献   
900.
为了对比中美植筋锚固技术规范中的异同,并为今后国际结构加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经验,结合摩洛哥某电厂改造项目,从植筋锚固构造要求和承载力设计值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介绍了按美标规范进行的植筋锚固施工。研究结果发现:中美规范对植筋锚固技术的构造要求大体相同;但与美标相比,按中标计算的抗拉和抗剪承载力设计值偏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