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5篇 |
免费 | 18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49篇 |
综合类 | 441篇 |
水路运输 | 292篇 |
铁路运输 | 315篇 |
综合运输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102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64篇 |
2014年 | 138篇 |
2013年 | 100篇 |
2012年 | 153篇 |
2011年 | 173篇 |
2010年 | 129篇 |
2009年 | 110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144篇 |
2006年 | 119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鉴于预应力钢-混叠合梁结构自重轻、易操作、投资少的优点,结合工程实例.对其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作一介绍,可为其有越来越多的工程应用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62.
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合成树脂为基体,以纤维为增强材料,经成型技术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本文介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组成和分类,重点介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3.
土工格栅砂垫层与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独使用碎石桩复合地基在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变形方面效果较差.通过模型试验对土工格栅加筋砂垫层 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弱地基进行了研究,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其承载机理和抗变形能力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理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土工格栅砂垫层 碎石桩复合地基能大幅度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且桩顶布置的土工格栅加筋垫层能够有效地分散荷载,减少地基沉降量. 相似文献
64.
复合主拱圈加固石拱桥的承载力计算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复合主拱圈技术加固石拱桥后主拱圈极限状态的过程中,考虑了加固结构二次受力的特点和新旧结构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原则推导出了加固后石拱桥的承载力计算模式,以供加固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65.
徐海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41(2):168-173
通过校验由等级Ⅰ,Ⅱ结合梁截面组成的2—4跨连续结合梁体系的可靠度发现,即使连续结合梁的各截面均按欧洲规范Ec4(Euroeode 4)设计,且各截面的可靠度指标满足欧洲规范ECⅠ(EurocodeⅠ)不小手目标值4.7的要求,但其作为连续梁体系的可靠度仍达不到欧洲规范ECⅠ所要求的可靠度水平.因此引进体系分项安全系数,使满足ECⅠ可靠度要求的结合梁截面组成的连续梁体系的可靠度在各种不利的均布荷载综合作用下也能下满足EC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6.
探索在新建砼路面板上粘贴一层玻璃纤维布,避免砼路面板过早的破损.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一粘贴玻璃纤维布的素砼薄板进行计算分析,并与模型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同样尺寸和材料素砼对照板比较,粘贴了玻璃纤维布的复合板其开裂荷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同样的荷载等级作用下,复合板的挠度也有明显的减少.此外,玻璃纤维布的应用可大大减少钢材用量,节省工程造价,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宣杭铁路复线工程某标段路堤坍塌情况的分析可知,采用干喷法加固路基时应结合土层的实际情况.且设计方与施工方要通力合作,对施工方案作相应调整,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8.
利用基本力学方法对钢.混凝土双面组合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滑移效应进行分析,推导得到了负弯矩区上、下交界面滑移沿梁长方向的表达式,并通过算例比较了双面组合梁与传统单面连续组合梁的滑移特点。计算表明,与传统单面连续组合梁相比,钢-混凝土双面组合连续梁不仅在负弯矩区提高了截面承载力,也使截面刚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9.
分别运用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道面设计方法(LEDFAA)、中国民用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设计方法(APDMC)与PCI衰变模型, 建立了复合道面剩余寿命的预估方法, 比较了3种方法的预估结果及其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 3种预估方法确定的剩余寿命较为接近, 最大偏差为3.2 a, 最小偏差仅为0.1 a, 引起偏差的原因在于不同预估模型采用的控制指标不同。基于LEDFAA设计方法的预估结果对土基模量很敏感, 基于APDMC设计方法的预估结果对混凝土的弯拉强度非常敏感, 而PCI能够全面地反映道面的使用性能, 因此, 在有足够历史数据的条件下, 采用PCI衰变模型预估道面的剩余寿命。 相似文献
70.
对3片足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进行抗弯性能试验, 其中1片足尺梁不进行加固, 2片分别采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和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加固, 分析了试验梁主要部位的应变、滑移、裂缝分布、承载力、刚度和延性; 基于试验梁塑性破坏机理, 并考虑二次受力的影响, 推导了足尺试验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 加固后试验梁的破坏形态表现为塑性弯曲破坏, 跨中横截面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 组合加固钢板与新混凝土之间以及加固部分与原结构之间相对滑移小于0.05mm, 因此, 加固后试验梁各部分协同工作性能较好; 与未加固梁相比,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试验梁抗弯极限承载力提高了1.08倍, 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加固试验梁抗弯极限承载力提高了1.43倍, 因此, 组合加固能显著提高试验梁的极限承载力; 与未加固梁相比, 2片加固试验梁的延性系数均提高了21%, 当试验荷载为200kN时, 2片加固试验梁刚度分别提高了1.55、3.07倍, 因此, 组合加固能显著提高试验梁的刚度和延性; 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相比, 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对试验梁在使用阶段的承载性能和刚度的提高更加明显; 2片加固试验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值分别为0.94和0.96, 因此, 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精度较高, 可用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抗弯承载性能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