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不同类型轨枕轨道结构动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轨道结构是列车提速前线路改造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在提速线路上有Ⅲ型枕和Ⅱ型枕轨道结构,不同的轨道结构具有不同的动力特性。本文就Ⅲ型枕和新Ⅱ型枕轨道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时采用落轴和动力激振两种加载方法,测试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有轮轨作用力、轨座反力、钢轨和轨枕振动加速度。测试结果表明,Ⅲ型枕的质量较大,轨道结构的刚度也较新Ⅱ型枕的大得多。落轴试验时,Ⅲ型枕轨道结构的钢轨、轨枕振动加速度都比新Ⅱ型枕的小,且Ⅲ型枕的振动频率也要低得多,但两种类型轨枕轨道结构的轮轨冲击力相接近。现场试验表明,Ⅲ型枕轨道结构更加稳定。根据试验结果,认为为提高提速线路的稳定性和延长维修养护周期,在列车速度大于160 km/h的线路上宜采用Ⅲ型枕、60 kg/m钢轨的轨道结构。 相似文献
82.
对中等减振扣件轨道、梯形轨枕轨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普通整体道床轨道进行环境振动现场实测,对比分析地铁列车通过时不同轨道的钢轨、道床、隧道壁振动加速度(垂向、横向)及钢轨动态变形(垂向、横向)。结果表明:4种类型轨道的钢轨振动加速度相差不大;中等减振扣件轨道的道床振动加速度小于普通整体道床轨道,另外2种减振轨道明显大于普通整体道床轨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隧道壁振动加速度明显小于其他轨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最好;中等减振扣件轨道的钢轨动态变形明显大于其他轨道。 相似文献
83.
84.
85.
轨枕配置标准应与运营条件相适应 ,并与轨道各部件合理匹配。根据上海市轨道交通 6号线的运营条件 ,从静力和动力学角度分析不同轨枕配置对钢轨、道床及路基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及轨道稳定性 ,推荐适合本线的标准 ,对目前规范尚未明确的轻轨线路轨道标准作了探讨和适当补充 相似文献
86.
换枕、碴本身就是对线路几何状态进行一种破坏性的施工作业,尤其是高速营业线上的高温季节,对跨区间无缝线路如何组织大型人工换Ⅱ型混凝土重枕和大机清筛更换Ⅰ级道碴,确保换枕、换碴后的线路不胀轨、施工人身安全得到保证和列车平稳正点运营是技术关键。文章就换枕、碴组织方案、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安全防范等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7.
码头工程中所使用的轨枕预制相对于沉箱等预制构件属于小型预制构件,长期以来,参建单位注重工程主体预制构件质量而忽视附属小型预制构件的质量,造成小型预制构件外观质量缺陷,影响码头的观感质量。结合厦门港刘五店南部港区散杂货泊位工程,对轨枕预制外观质量缺陷的成因进行分析。采取改进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88.
从微观力学原理上,通过力学平衡法则,揭示轨枕-道砟-列车风相互作用力学特性与作用机理,建立飞砟力学平衡机理模型,阐述相关函数含义与工程意义,并研究其参数敏感性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飞砟受到道砟颗粒形状、质量、密度单体特性和散体密实度、道床断面形状散体特性、轨枕动力学与空气动力学特性以及列车风动力学特性等影响,该飞砟力学机理模型可以用来优化道床结构形式与道砟参数,指导防治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89.
针对我国轨道加载试验车(Track Loading Vehicle,简称TLV)加载测试时无法系统识别轨道不良状态的问题,在充分考虑TLV移动加载为恒载的前提下,通过建立TLV—高速板式无砟轨道/重载有砟轨道—路基动力学耦合模型,研究TLV移动加载经过轨道薄弱区段时轨道结构的动态特性,得出了砂浆离缝、道床板结、轨枕空吊等轨道结构不良状态的识别特征,可为我国利用TLV识别轨道病害、指导轨道养护维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