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38篇
公路运输   273篇
综合类   151篇
水路运输   118篇
铁路运输   95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81.
分析了橡胶联轴器的结构,提出了橡胶联轴器位移补偿性能和刚度的计算方法;根据车辆运行工况,确定了联轴器强度和橡胶疲劳计算的载荷条件.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和试验验证了该橡胶联轴器具备良好的位移补偿性能和较高的可靠性,可满足低地板车的装车和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582.
针对南非机车用车钩钩提杆弯曲变形问题,文章从钩提杆系统结构的角度进行原因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设计优化方案.通过实际装车试验发现,采用改进型钩提杆和钩环,能够很好地解决南非机车车钩钩提杆弯曲变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3.
盖挖法在山岭隧道浅埋段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八盘山隧道位于吕梁山脉中段西侧,属晋陕黄土高原区。区内沟壑纵横,沟谷多由东向西,黄土冲沟多呈南北羽状分布排列,隧道穿越地段有多处浅埋或超浅埋段,覆盖层较薄,浅埋段在清除虚方后有漏天的现象,结合实际施工过程介绍了盖挖法在山岭隧道浅埋段中的施工应用。  相似文献   
584.
文章在调研广州轨道交通衔接规划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广州轨道交通衔接的必要性及轨道交通衔接规划的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衔接方式一体化、区域差别化及站点功能层级化等交通衔接规划的研究方法,为其他城市开展轨道交通衔接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5.
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证小净距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介绍施工中的开挖顺序、钻爆要求、中间岩体加固措施等关键技术,以及施工该类型隧道对监控量测工作的特殊要求,本工程顺利完工的实践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6.
随着对标准化、工业化、快速化的呼声不断增加,对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要求不断提高,促使需要对如何提高预制装配率进行进一步研究。本文回顾了预制装配技术的发展过程,并以实际工程为例,总结了城市桥梁常规的立柱和盖梁预制装配技术,提出了大体积盖梁和承台预制装配的设计施工方案,为相近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7.
通过现场试验可知.在预应力管桩桩顶配置桩帽,一方面可以提高复合地基的控沉能力,同时还可以对桩顶集中力起到均化作用.减少桩顶向垫层的上刺量.随着这种技术的不断完善,必将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88.
近年来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在铁路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分析锚杆在各种土体加固中的作用机理,结合京九复线龙川至东莞段预应力锚杆在高边坡防护工程中的施工实践,介绍其施工工艺和施工注意事项,并提出几点体会,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89.
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的复杂性使得采用传统的直线型设计方法难以满足设计要求。笔者提出了一种线形圆心连线闭合导线设计法。首先根据缓和曲线瞬时圆心轨迹的参数方程,推导出其性质,然后将瞬时圆心和已知的两条主线连接起来形成闭合导线,根据各种曲线组合情形,寻求相应的计算方法,利用缓和曲线的求解方法,可以进行立交平面线形的设计和计算。该方法通过实例得到了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590.
发动机连杆采用高强韧性球墨铸铁制造,介绍了采用小子样升降法试验该种发动机球墨铸铁连杆疲劳强度的方法和结果,预测了不同存活率下连杆的疲劳强度,分析了疲劳断口特征,指出渣,气孔和疏松等铸造陷是造成连杆失效的主要原因,如不存在铸造缺陷,疲劳裂纹起源于工字筋中心的显微疏松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