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3篇
  免费   117篇
公路运输   601篇
综合类   812篇
水路运输   415篇
铁路运输   177篇
综合运输   5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1.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罩面层,可有效地改善路面的路用性能,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但反射裂缝的出现会严重削弱复合式路面的这些优势,故对如何防治的问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12.
文中概括已有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从断裂力学角度讨论了纤维阻裂机理,并由Forman规律的推演公式对纤维对疲劳裂纹扩展影响作了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513.
基于三维数值模拟方法,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改进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方法,在隧道入口端未设置以及设置开口型缓冲结构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初始压缩波在隧道洞内的传播及洞口(默认为出口)的微气压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入口设置开口型缓冲结构与无缓冲结构相比,其产生的初始压缩波的最大压力梯度下降了67.56%;初始压缩波在隧道内的传播过程中存在先激化后衰减的过程,其中未设置缓冲结构和设置开口型缓冲结构的临界长度分别为2和6 km,而满足微气压波控制标准的临界隧道长度分别为33和34 km;虽然开口型缓冲结构可较大幅度降低初始压缩波的最大压力梯度,但是对于长大隧道而言,由于传播过程中压缩波不断激化,开口型缓冲结构实际上对减缓微气压波的作用存在较大幅度的弱化,建议还应采取如竖井等工程措施以减缓激化;缓冲结构对不同隧道长度的洞口内压缩波的最大压力梯度的影响不同,所以需要结合不同类型缓冲结构和长度等因素来确定对应的最佳隧道长度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514.
动态交通分配(Dynamic Traffic Assignment,DTA)理论是智能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关键技 术基础之一,也是当前交通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离线的交通规 划及政策评估和在线的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本文首先回顾了DTA理论50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 了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其次介绍了DTA问题的两个基本构成:出行选择准则 和交通流传播模型,指出这两个基本组成部分通过走行时间函数(或阻抗函数)来关联,并总结了 DTA 问题中主要的出行选择准则、主要的交通流传播模型、重点关注的交通行为、走行时间函 数。依据出行者的出行选择内容、交通状况掌握、出行需求弹性、出行决策时间跨度以及用户类 型等对动态交通分配问题进行分类,并详细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动态交通分配问题之间的差异。 进一步,介绍了DTA问题主要的解析模型,依据时间是否连续和使用的决策变量分别对DTA模 型进行分类,并总结了不同类型DTA模型的主要优缺点。介绍了不同出行选择准则下DTA问题 的主要求解方法,并评述求解方法的收敛性、效率等。此外,还概述了DTA模型在交通规划、交通 政策评估、交通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DTA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展望,指出DTA 理论和方法可以在5方面取得突破:动态网络加载模型的高效计算方法和性态良好的动态阻抗函 数,大规模交通网络上DTA问题的有效求解算法,超级网络上基于活动链的DTA模型,DTA模型 在交通管理与控制中的应用,未来智能网联环境下DTA模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515.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结构中三种常用的防反射裂缝材料为SAMI应力吸收层、土工布和玻纤格栅。通过对这三种材料的作用机理、力学性能和施工技术三方面的对比研究,提出这三种防反射裂缝材料各自的适用条件和特点。  相似文献   
516.
目前,水泥稳定碎石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半刚性路面的基层材料,但由于其固有的一些特性,导致其表面产生裂缝。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聚酯玻纤布和玻纤格栅两种材料进行抗裂性对比试验,并对这两种材料的防裂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聚酯玻纤布的防裂效果明显优于玻纤格栅。  相似文献   
517.
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总结,分析混凝土早期裂缝产生的原因,对如何预防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18.
铁道货车车轮产生损伤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承受了复杂的热载荷和机械载荷的联合作用,而高温低循环疲劳是车轮踏面区域产生损伤的重要机理之一.针对铁道货车车轮CL60钢进行了450℃时的高温低循环疲劳实验.研究发现: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循环周次的进行,拉压应力峰值呈现出连续的降低态势,压应力峰值减幅略大于拉应力峰值减幅,表现了低循环疲劳的典型特性;试样断口上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氧化现象,断口裂纹扩展以穿晶为主.  相似文献   
519.
为减少或消除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开裂,在常用的控制混凝土裂缝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添加PVA纤维控制混凝土裂纹的可行性。采用平板法塑性收缩试验和劈裂抗拉试验,对比研究了直径为14μm的,不同掺量的高模量PVA纤维混凝土抗收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PVA纤维体积掺量为0.6%时,可消除早期塑性收缩裂纹,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520.
文章针对某高速公路隧道路面局部隆起开裂情况,采用钻孔取芯等方法对病害进行了分析判断,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