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4篇
  免费   176篇
公路运输   576篇
综合类   748篇
水路运输   302篇
铁路运输   1768篇
综合运输   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根据实桥状况,对桥台侧墙开裂的原因进行分析.考虑了弯道行车产生离心力作用,同时对墙后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进行比选,通过土压力和离心力共同作用的计算模式,运用有限元进行计算,找出了侧墙开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2.
高亮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2):56--57,75
论述对直线电机轨道结构减振降噪的必要性,并就直线电机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在对加拿大及日本轨道结构的主要减振降噪措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我国在发展直线电机轨道交通时轨道结构减振降噪的主要研究思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3.
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的轨道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国外直线电机轨道交通主要采用的轨道结构形式进行分析,针对直线电机轨道交通轨道结构形式的力学特点,就我国在发展该种轨道交通时在轨道结构设计与施工中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4.
轨道动态几何形位直接对行车安全、轮轨作用力、车辆振动产生影响.轨道动态几何形位的变化与众多因素相关.轨道刚度变化同时影响着轮轨动荷载和轨道动态几何形位的变化.将沪宁线轨检车实测动态不平顺输入动力仿真软件,分别计算不同垂向和横向刚度时的轮轨动轮载和钢轨的垂向、横向动位移,并改变车辆速度和输入不平顺的大小,分析轨道不平顺、轮轨动荷载和钢轨动位移之间的关系.利用正态分布的原则统计不同状态下动轮载和动位移的最大值,分析对比钢轨动态变形和轮轨动荷载随刚度和速度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合理的轨道刚度取值范围,并分析了初始不平顺大小对轨道动态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5.
对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CTCS-2级列控系统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针对单线自动站间闭塞情况提出了CTCS-2级列控系统方案;通过综合比较后提出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列控系统推荐方案,可为CTCS-2级列控系统在单线自动站间闭塞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6.
针对现行《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中航迹带宽度计算在中长周期波浪条件下存在的不足,对比分析国外航道规范中的研究成果,并通过船舶操纵模拟试验等技术手段,运用船舶外缘包络线法统计分析了不同航速、不同吨级的散货船在各种中长周期波工况下的航迹带宽度,给出了中长周期波浪条件下的波浪附加宽度参考值,并与国外规范中的设计取值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7.
对既有站如何满足长大列车的解编集结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介绍了一种新的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8.
将模糊数学的概念、原理应用到立交线形优化设计中,以立交平面线形设计中的2种基本线形—圆曲线、缓和曲线作为构成立交线形设计中的线形元,并且考虑了行车条件、线形几何约束、超高要求等约束条件,以及影响参数取值的因素的模糊性,提出了比传统的优化设计方法更为科学、合理的模糊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模糊优化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其解法.  相似文献   
129.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增加,工务部门检测的任务也日益繁重.目前的人工检测手段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错判、漏判,从而给安全运行埋下隐患.通过介绍国内外一些先进检测技术,强调工务部门应着手采用诸如轨检车和探伤车等大型无损检测设备,以便对线路的平顺性、限界及钢材和轨道下部混凝土结构的伤损进行快速检查.实现工务管理由人工静态型向仪器动态型转变,保证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准点、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30.
把温度力作用下的无缝线路简化为纵向力作用的弹性等间距支承的无限长均匀梁结构,通过连续梁理论,建立了纵向力作用下无缝线路钢轨的振动模型.分析了轨道结构钢轨自振频率与其纵向力间的内在关系,分别讨论了钢轨在承受纵向拉力和纵向压力时自振频率的变化特征,比较了钢轨类型改变、钢轨支承间距变化后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纵向拉力作用下钢轨的竖向自振频率会随着拉力的增加而增大,钢轨支承间距加大会降低其自振频率;纵向压力作用下,钢轨的竖向自振频率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减小;第一振型变化趋势基本分为两个阶段,当轴向压力较小时,呈线性变化,随着轴向压力的不断增加,逐渐地产生了非线性的变化;二阶及以上振型变化与受拉状态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