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5篇
  免费   36篇
公路运输   297篇
综合类   186篇
水路运输   346篇
铁路运输   742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91.
自导系统在进行目标回波接收时,基阵利用声电能量转换,形成上、下、左、右四个波束进入放大装置,放大装置对其进行选频放大与混响抑制。文章对右放大装置电路进行具体分析,获得其选频放大与混响抑制工作特性,并进行替代化研究,所得结论有利于掌握上、下、左、右四个放大装置的工作特性,同时为该自导系统故障诊断及替代化设计研究进一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2.
基于模态应变能法及结构动力学优化理论,研究提高船用阻尼材料应用效果的多种方法。方法1是在满足所使用阻尼材料重量相同的条件下,首先对阻尼材料进行一定百分比的开孔,与同等重量的实心阻尼材料结构相比,贴敷开孔阻尼材料的结构损耗因子得到了提高;其次,以所用阻尼材料重量为优化目标函数,在满足给定的整体结构损耗因子约束条件下,建立贴敷阻尼材料复合悬臂板优化模型。方法2主要优化设计复合板不同区域阻尼材料的厚度值。方法3则主要针对复合板不同区域阻尼材料的分布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得出在给定复合板前3阶模态损耗因子约束条件下阻尼材料的最佳厚度值和拓扑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阻尼材料上一定百分比的开孔可有效提高结构减振效果;通过重量目标函数及考虑损耗因子约束的阻尼材料结构厚度优化和拓扑分布优化,可以找到满足指定减振要求下阻尼材料用量最小的结构,且拓扑分布优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3.
赵建明 《船电技术》2006,26(5):57-59
基于对真空断路器凸轮操作机构的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所建立的模型,对凸轮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为真空断路器凸轮操作机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4.
将高铁的预制板式轨道系统的经验引入城市轨道交通中,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从设计理论、轨道结构、减振隔离、轨道板制造、试验测试、施工装备、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形成系统技术,尤其在预制板智能化施工装备的研制方面,是轨道交通领域装配式施工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属世界首创。与传统预制板轨道施工工艺相比,减少人工作业,简化施工工序,提升施工效率,施工精度更高,轨道的平顺性更好,为将来城市轨道交通板式轨道的设计、制造及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5.
针对某城市地铁车辆在试运行期间频繁发生的列车无人自动折返时的卡顿故障进行了分析研究。简要介绍了列车无人自动折返功能,并从列车网络系统、牵引系统和车辆电路3个角度深入分析故障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按此方案整改后故障得以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196.
对铁路提速区段ZYJ7型转辙机道岔的启动电路进行改进,设计带有延时切断功能一体断相保护器(DBQ),在规定时间切断电机启动电路,防止道岔动作故障没有到位、到位后无表示、卡阻现象。在满足故障导向安全原则下节省一个时间继电器,简化启动电路。  相似文献   
197.
CTCS-2级列控系统主要应用于双线铁路,在单线铁路中尚无工程应用先例,为解决单线铁路CTCS-2级列控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在符合现行规范、不修改列控车载设备的前提下提出CTCS-2级列控系统总体方案。通过单线铁路与双线铁路的差异性对比分析,结合CTCS-2级列控系统功能需求,对闭塞方式、轨道电路配置、应答器设置、临时限速管理等特殊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研究表明:CTCS-2级列控系统应用于时速200~250 km单线铁路能够实现列车高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8.
以商合杭客运专线颍上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对双弧型横向钢阻尼装置的应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双弧型横向钢阻尼装置具有较好的滞回特性,应用双弧型横向钢阻尼装置可以降低桥梁横桥向1阶频率,减小桥梁横向地震力,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但并未改变桥梁的振型特征.  相似文献   
199.
Standard design procedures and simulation tools for marine structures are aimed primarily for use by the offshore oil and gas. Mooring system restoring forces acting on floating offshore structures are obtained from a quasi-static mooring model alone or from a coupled analysis based on potential flow solvers that do not always consider nonlinear mooring-induced restoring forces,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s, and associated hydrodynamic damping effect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validation of a dynamic mooring system analysis technique that couples the dynamic mooring model with a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RANS) equations solver. We coupled a dynamic mooring model with a RANS equations solver, and analyzed a moored floating buoy in calm water, regular and irregular waves and validated our motion and mooring force predictions against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The mooring system consisted of three catenary chains. The analyzed response comprised decaying oscillating buoy motions, linear and quadratic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ensile forces in mooring lines. The generally favorable comparison of predicted buoy motions and mooring forces to experimental data confirmed the reliability of our implemented coupling technique to predict system response. Additional comparative results from a potential flow solver demonstrated the benefits of the coupled dynamic mooring model with RANS equations. The successful validated tool of coupling the dynamic mooring model with the RANS solver is available as open source, and it shows the potential of the coupled methodology to be used for analyzing the moored offshore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200.
As the traditional RISC ASIC/ASSP approach for network processor design can not meet the today‘s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described an alternate approach, Reconfigurable Processing Architecture, to boost the performance to ASIC level while reserve the programmability of the traditional RISC based system. This paper covers both the hardware architecture and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