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1篇
  免费   211篇
公路运输   729篇
综合类   657篇
水路运输   675篇
铁路运输   427篇
综合运输   9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e market potential indicator is a commonly used tool in transport planning for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economic effects derived from improvements in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s. The general assumption is that exports from a given region will rise with increased accessibility, thus benefiting economic activities. However,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market potential model is typically very simple and ignores both the impact of competing rivals and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borders, which leads to unrealistic results. Spatial interaction models on bilateral trade have already proved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is affected by multilateral resistance, borders, adjacency, language or currency. Nevertheless, apart from some recent analyses that simply calibrate the distance decay parameter from trade datasets, these variables have hardly been integrated into research on market potential. This paper sets out to demonstrate that more realistic results are obtained by calibrating the distance-decay parameter and introducing the impact of competing rivals and border effects into the market potential formulation. The proposed model is then applied to the assessment of the accessibility impacts of new road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in the European Union between 2001 and 2012, which shows that the greatest improvements in accessibility were experienced by peripheral countries with high road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82.
水位下降对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LAXIS有限元程序对一边坡算例进行分析,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选择理想弹塑性模型和莫尔-库仑屈服准则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比分析了土体分别设置为排水条件和不排水条件时的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当土体设置为排水条件时,在库水水位下降过程中,安全系数随水位的下降逐渐减小,但当水位下降了20 m以后,由于孔隙水压力给滑面提供了竖直方向的作用力,随着水位的继续下降安全系数反而略有上升。当土体设置为不排水条件时,坡体内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对边坡安全系数的降低更为明显。考虑坡体内超孔隙水压力时安全系数的计算结果比不考虑坡体内超孔隙水压力时的计算结果低10%左右,因此实际工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超孔隙水压力的积累和消散,并根据"最不利水位"所对应的安全系数进行校核。在计算过程中PLAXIS程序能较好地模拟水位下降引起的渗流作用对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舵阻摇H∞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舵阻摇的效果对船舶水动力参数敏感,H_∞控制器对模型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并联控制模式的舵阻摇H_∞控制器。模拟海上航行条件的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鲁棒特性。  相似文献   
84.
铁路车辆编组连挂中车钩缓冲装置冲击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车辆编组连挂时的平稳性,保证所运货物的完整无损,通过对铁路车辆编组连挂时车钩缓冲装置的冲击特性进行分析,建立编组连挂时的缓冲装置的力学模型,对模型分析解微分方程得出位移时间曲线、加速度时间曲线以及加速度峰值,从而得出编组连挂的最大加速度与车钩系统的阻尼有关。  相似文献   
85.
荷载横变位下箱梁剪滞效应的二次抛物线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于以往将荷载作用于箱梁的肋板处研究剪力滞效应,采用将对称的荷载作用于上翼缘板的其他横向位置,结合数值模拟的结果,以二次抛物线作为箱梁翼缘板的纵向位移函数,通过能量变分法,推导出荷载作用在横向任意位置时箱梁的应力,从而得到荷载在不同横向位置时箱梁剪力滞效应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6.
可控式被动减摇水舱的气道和阀口对减摇水舱内水的振荡起阻尼作用,对减摇水舱的减摇效果有负面影响.文章给出了气道(含阀口)产生的气压附加阻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气压附加阻尼对舱内水振荡特性及减摇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高亮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2):56--57,75
论述对直线电机轨道结构减振降噪的必要性,并就直线电机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在对加拿大及日本轨道结构的主要减振降噪措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我国在发展直线电机轨道交通时轨道结构减振降噪的主要研究思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8.
终南山公路隧道通风效果现场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规模庞大,通风系统复杂,为了合理确定通风配置,节约通风费用,评估自然风和交通活塞风等非机械式通风方式的通风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对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洞内自然风速、交通活塞风速及交通量的现场监测,收集了大量数据。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较大自然风速出现在11:00~13:00这个时间段,最大达到2.576m/s;隧道东、西线交通量出现高峰期的时间段基本不变;西线风速较大的时间段基本上与交通量高峰期时间段相吻合,而东线风速较大的时间段基本上与交通量高峰期时间段有出入,风速变化也相对平缓。  相似文献   
89.
框架结构设计是结构专业常见的毕业设计选题。设计过程中学生对活荷载的折减、计算地震作用时结构自振周期的确定、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统计等荷载及荷载效应的计算以及截面设计中一些问题存在概念错误。在熟悉规范相应规定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0.
县乡公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家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县乡公路,对保证全区公路网建设的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开发,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加速城乡商品流通,活跃农村集市贸易,促进农村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以及保障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