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4篇
  免费   321篇
公路运输   977篇
综合类   600篇
水路运输   380篇
铁路运输   498篇
综合运输   7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大型船舶推进轴系扭振特性仿真和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基于多体动力学耦合理论结合有限元理论,以1艘大型船舶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推进轴系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对大型低转速推进轴系在工作中的扭振特性进行研究。在仿真计算的基础上,利用扭振测试系统对实船的扭振进行测量,并从多个谐次将轴系扭振的仿真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进行对比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仿真计算得到的轴系扭转振动变化趋势与实际测量值基本相符,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同时,通过Adams/Virbration模块分析了船体变形对轴系扭振的影响,证明了船体变形会导致轴系扭转振动增大。  相似文献   
72.
在分析国内外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变形调整技术及应用经验基础上,基于结构安全可靠、变形调整便利、预制装配化施工等原则,考虑沉降、上拱、偏移等线下基础变形特征,提出了一种变形调整能力较强的板式无砟轨道结构。通过减小轨道板下调整层厚度或灌注聚合物砂浆实现轨道高低调整,通过移动轨道板并改变限位孔周边弹性缓冲垫层厚度实现轨道水平调整。在不损伤无砟轨道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可实现高低调整量100 mm,水平调整量40 mm。提出的变形可调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可为地质条件及气候复杂地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设计及相关病害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温度差异是高原冻土地区公路路基发生翻浆的一个重要因子。通过建立的冻土路基温度场的控制方程,建立计算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计算模型,首先模拟气候因素变化过程,得到不同时期冻土路基温度场分布,温度场随季节的变化反映了路基冻结锋面的迁移,从而分析了关键点的温度差异。提出了将换填部分冻结土与阻断水分迁移路径的抗浆结构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设想,这对进一步研究路基翻浆的治理技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4.
研究目的:城市地铁盾构隧道在环境荷载作用下容易诱发衬砌结构变形.为分析城市盾构隧道结构变形成因及变形基本形态特征,基于向量基本概念,提出定量分析隧道结构断面变形特征的描述方法,并结合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模拟盾构隧道在不同环境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变形形态,以验证隧道变形描述方法的正确性. 研究结论:(1)盾构隧道处于无软弱滑...  相似文献   
75.
介绍重庆市重大工程项目鱼洞长江大桥正桥近期工程,根据其跨度大,结构横截面不对称、引桥支架高等特点和施工方案制定的相应监控方案.  相似文献   
76.
堆积层滑坡野外模拟试验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降雨入渗诱发堆积层滑坡的失稳机理有较深的了解,以及研究边坡性状随时间变化的一些重要特性,选取上瑞高速公路贵州段K 85 650~K 85 690典型堆积层边坡进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和原位综合监测。该试验采用了全站仪、测斜仪、含水量计、土压力盒、蒸发皿、降雨计及自制野外人工降雨装置等一系列仪器。通过对边坡土体中的水分、孔隙水压力、应力状态、土体的变形以及地表位移的监测,分析降雨在堆积层边坡的入渗规律,探求边坡中岩土与水相互作用的机理。详细介绍了该试验方案设计及监测仪器的安装。  相似文献   
77.
普通板式橡胶支座作为中国量大面广的公路钢筋混凝土梁桥结构体系中的重要支承构件,其力学性能对局部和整体结构的刚度分布和受力变形特点具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服役公路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适应性。因此,针对桥梁服役过程中该类支座普遍存在的滑移、脱空等典型病害特征,研究其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剪切性能。考虑支座界面接触方式、几何尺寸等参数,设计并进行了6个普通板式橡胶支座的剪切性能试验。对不同参数影响下支座的损伤破坏模式、剪应变-剪应力曲线、支座有效剪切应变及抗剪刚度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摩擦滑移下的支座剪切性能进行参数分析,并将其有限元分析结果与普通板式橡胶支座的剪切性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支座上、下表面的接触摩擦条件可明显影响支座的水平侧移和抗侧力。对于界面摩擦因数较小的情况,卸载后支座摩擦滑动位移不能完全恢复,随着循环加载次数的增加,摩擦滑动位移增幅增大,且支座界面摩擦滑移可降低支座有效剪切变形和抗剪刚度的发挥。0.5,0.7,1.0等效剪切变形下支座的抗剪刚度试验结果、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而既有抗剪刚度理论计算结果偏大,且未考虑支座界面摩擦滑移、脱空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实际桥梁结构的力学性能计算时,应考虑不同受力阶段支座力学性能指标的取值。  相似文献   
78.
李辉  罗雪  张裕卿 《中国公路学报》2020,33(10):115-124
沥青的开裂和塑性变形是疲劳损伤过程中的2个耦合子进程。为了分离沥青在疲劳损伤阶段的开裂子进程及塑性变形子进程及寻求疲劳损伤进程与2个子进程的关联特征指标,基于能量力学法及动力学理论研究沥青的疲劳损伤进程、开裂子进程及塑性变形子进程。首先采用能量力学法从沥青疲劳损伤阶段不同温度下的累积总耗散伪应变能(DPSE)分离出开裂导致的累积耗散伪应变能(DPSEc)及塑性变形引起的累积耗散伪应变能(DPSEp);然后采用三参数模型来匹配沥青疲劳损伤进程、开裂及塑性变形子进程的耗散伪应变能,获得了能够定量描述能量耗散演变快慢的特征能量变化率;最后基于动力学理论建立沥青疲劳损伤阶段的特征能量变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并确定表征沥青疲劳损伤进程的动力学指标。结果表明:基质沥青及SBS改性沥青的DPSE,DPSEc,DPSEp的特征能量变化率与绝对温度倒数呈线性关系,DPSEp的特征能量变化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而DPSEc的特征能量变化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沥青塑性变形发展变快,而开裂则减缓;SBS改性沥青疲劳损伤进程、开裂子进程及塑性变形子进程的活化能(163.9,70.1,91.6 kJ·mol-1)均大于基质沥青相应进程的活化能(94.0,47.0,45.8 kJ·mol-1),这表明SBS改性沥青抗开裂性能及抗永久变形性能均好于基质沥青;此外,SBS改性沥青及基质沥青疲劳损伤进程的总活化能等于开裂子进程及塑性变形子进程的活化能之和。因此,可通过活化能这一动力学指标将沥青疲劳损伤进程、开裂子进程与塑性变形子进程进行关联。  相似文献   
79.
针对舰艇分段结构采用不同的装焊工艺顺序,会出现不同的焊接变形的问题,以某舰艇256#分段焊接的整体最小变形量为目标,基于热弹塑性和固有应变理论,对该分段焊接常用的六种不同焊接工艺顺序,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焊接变形数值仿真;对比六种不同的方案计算结果表明,舰艇分段焊接采用C方案以矩形块为单位,由中间向两端对称焊接、从船中向两舷焊接横向和纵向构件的工艺顺序,该分段整体变形量为最小,为最优焊接工艺顺序方案。  相似文献   
80.
介绍了广东省公路K41+800—K41+860右侧边坡的整治处治。分析了边坡滑塌的起因,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预应力锚索和抗滑挡墙为主、护坡、拱架植草防护为辅的综合整治措施。实践证明,对于顺层且倾向于路基一侧的边坡以及由地质构造如断层控制的边坡,都有失稳的可能性,在设计时应除了对全坡面进行必要的防护外,还应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对边坡进行有效可行的加固。本边坡滑塌整治至今效果良好,说明本文提出的"削坡减载、强身固脚"的综合措施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