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521篇 |
免费 | 180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9137篇 |
综合类 | 10074篇 |
水路运输 | 6795篇 |
铁路运输 | 6266篇 |
综合运输 | 10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6篇 |
2023年 | 245篇 |
2022年 | 505篇 |
2021年 | 908篇 |
2020年 | 1016篇 |
2019年 | 644篇 |
2018年 | 470篇 |
2017年 | 609篇 |
2016年 | 615篇 |
2015年 | 979篇 |
2014年 | 2207篇 |
2013年 | 1808篇 |
2012年 | 2764篇 |
2011年 | 2869篇 |
2010年 | 2098篇 |
2009年 | 2080篇 |
2008年 | 2274篇 |
2007年 | 2924篇 |
2006年 | 2709篇 |
2005年 | 1631篇 |
2004年 | 998篇 |
2003年 | 652篇 |
2002年 | 471篇 |
2001年 | 408篇 |
2000年 | 237篇 |
1999年 | 181篇 |
1998年 | 106篇 |
1997年 | 121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79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53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2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832.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2021,34(2):1-97
为了促进中国桥梁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桥梁工程领域(包括结构设计、建造技术、运维保障、防灾减灾等)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首先总结了桥梁工程学科在新材料与结构体系、工业化与智能建造、抗灾变能力、智能化与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然后分别对上述桥梁工程领域各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桥梁结构设计方面重点探讨了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高性能材料与结构、深水桥梁基础的研究现状;桥梁建造新技术方面综述了钢结构桥梁施工新技术、预制装配技术以及桥梁快速建造技术;桥梁运维方面总结了桥梁检测、监测与评估加固的最新研究;桥梁防灾减灾方面突出了抗震减震、抗风、抗火、抗撞和抗水的研究新进展;同时对桥梁工程领域各方向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桥梁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北京工业大学韩强老师提供初稿) 相似文献
833.
834.
835.
836.
为提高钢-混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的抗裂性并简化现场施工工艺,提出新型钢-混组合梁桥负弯矩区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接缝方案。以湖南省某桥为工程背景,进行1∶2缩尺模型抗弯试验研究;编制截面弯矩-曲率关系MATLAB程序,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该程序可用于计算UHPC覆盖下的普通混凝土(NC)中钢筋应力;对现有NC裂缝宽度规范公式进行修正,提出考虑UHPC约束作用的组合梁负弯矩区NC最大裂缝宽度的建议公式;讨论钢-混组合梁桥负弯矩区UHPC湿接缝合理的纵桥向长度,分析UHPC层厚度及层内配筋对抗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UHPC接缝方案的抗裂性能和抗弯承载能力均满足工程要求,且接缝节点强度高于非接缝区预制部分强度;负弯矩作用下,试件沿梁高的应变较好地满足平截面假定,钢梁与混凝土板及UHPC与NC间的层间滑移量均较小;UHPC裂缝呈现“多而细”的特征,而NC裂缝呈现“少而宽”的特征,预制部分混凝土顶面最先开裂,之后UHPC-NC交界面、UHPC顶面、UHPC覆盖下的NC侧面依次出现裂缝;对于负弯矩区采用UHPC接缝的中小跨径钢-混组合连续梁桥,UHPC层的纵桥向长度宜为20%标准跨径,UHPC层厚度可根据实际工程设计要求确定,增大桥面板内钢筋直径可以提高负弯矩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837.
高职院校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功能是其内涵建设的基本要求.本文以地方院校为例,阐述高职院校如何提升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使得地方院校更深化地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38.
目的对汽车设计中的家族化符号与社会通识符号间的应用关系问题进行分析。方法以市场较成熟的汽车品牌家族化设计特点和消费者实际购买情况为参考,比较符号在信息传达过程中的解码效果和市场反馈。结果得出家族化符号与社会通识符号间互为影响,家族化符号会因社会思潮的变化而衍变,同时也通过消费反馈形式引领社会通识符号的发展。结论在未来的车辆设计过程中,结合运用家族化符号和社会通识符号或能达到最佳信息传递效果,满足市场需要,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839.
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