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93篇 |
免费 | 38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268篇 |
综合类 | 1650篇 |
水路运输 | 996篇 |
铁路运输 | 1074篇 |
综合运输 | 2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9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112篇 |
2021年 | 211篇 |
2020年 | 154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90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125篇 |
2014年 | 378篇 |
2013年 | 310篇 |
2012年 | 416篇 |
2011年 | 463篇 |
2010年 | 345篇 |
2009年 | 335篇 |
2008年 | 364篇 |
2007年 | 474篇 |
2006年 | 413篇 |
2005年 | 199篇 |
2004年 | 152篇 |
2003年 | 94篇 |
2002年 | 87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程超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0(4):24-29
我国处在社会经济转型与持续调整增长阶段,社会非稳定因素与日俱增,社会经济转型给整个社会带来进步与繁荣,也给社会带来冲突与动荡,但是,中国的社会经济顺利转型又必须在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进行,因此,保持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是实现社会经济转型的前提。 相似文献
452.
基于北京市自行车交通的发展现状,从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思想观念及公共自行车发展
等方面,开展了北京自行车出行意愿的抽样调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目前北
京自行车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北京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从政策支持、发展规划、路权保
障、强化管理、公众参与、公共自行车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自行车交通发展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
明,定位不明确、规划不合理、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重等已成为北京自行车交通发展的重要障
碍,未来应围绕“打造绿色出行之都”这一核心,结合北京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进程,在规划层
面明确发展目标,建立多部门之间的联合管理机制,完善相关标准,出台鼓励自行车出行的发展
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安全管理,改善出行环境,加大绿色出行的宣传教育,促进绿色
消费,提升自行车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453.
对目前轨道交通快线开通运营后轮轨侧磨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对轮轨侧磨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通过动力仿真计算,对比分析100 km/h轨道交通快线车辆与传统80km/h地铁车辆轮轨侧磨程度的差异,最后针对轨道交通快线的轮轨侧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54.
通过对自制大吨位徐变仪的可行性研究,针对高标号混凝土徐变试验的需要,成功地设计并制作出了32t徐变试验仪,解决了高标号混凝土的徐变试验问题;系统地介绍了32t徐变仪的研制过程,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的在建连续梁桥的徐变试验中;在试验中安排了施工现场和标准徐变实验室两组对比试验,得到了环境因素对混凝土徐变的具体影响;通过对徐变试验的长期观测和对观测数据的计算分析,得出了相应的徐变系数变化曲线,并将试验结果与国内外几种常用规范的理论计算结果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效果良好,较准确地反映出了高标号混凝土的徐变规律。同时还详细介绍了标准受压徐变试验的操作步骤以及试验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提出了一些实用的试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455.
徐超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124-127
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学生党员入党前后的形象不和谐、学生党员整体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深入基层宣传、抓好学生党员再教育、推进党员责任区工作、发挥教师党员教书育人作用以及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456.
青藏铁路沙害的成因及进一步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西亚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8,21(2):70-73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沿线分布着大量的风沙病害,特别是在所横跨经过的长江源区各河流附近、退化草原及滨湖地带。文内对线路所经风沙地段的自然条件、分布范围、沙害成因和工程防护措施效果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铁路沙害的长远防治,诸如完善工程防护措施、植物固沙、设置线路保护区等提出了进一步配套完善的提议。 相似文献
457.
Deconstructing development density: Quality, quantity and price effects on household non-work travel
Smart growth an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proponents advocate increasing the density of new land development and infill redevelopment. This is partly in order to reduce auto use, by reducing distances between trip origins and destinations, creating a more enjoyable walking environment, slowing down road travel, and increasing the market for transit. But research investigating how development density influences household travel has typically been inadequate to account for this complex set of hypotheses: it has used theoretically unjustified measures, has not accounted for spatial scale very well, and has not investigated potentially important combinations of measures. Using data from a survey of metropolitan households in California, measures of development density corresponding to the main hypotheses about how density affects travel—activity density affecting distance traveled, network load density affecting the speed of auto travel, and built form density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walking—are tested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 models of auto trip speed and individual non-work travel. Residential network load density is high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peed of driving, and is also highly correlated with non-work travel, both singly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measures. Activity density and built form density are not 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on their ow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denser development will not influence travel very much unless road level-of-service standards and parking requirements are reduced or eliminated. 相似文献
458.
文章阐述了建筑施工水泥扬尘的成因,分析了水泥扬尘给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造成的危害,提出了有效防治建筑施工中水泥扬尘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59.
文章分析了沥青公路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从施工技术、养护管理、材料特征、公路排水性能及路基设计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及预防路面产生裂缝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60.
文章基于当前农村道路客运发展实际,分析了影响农村客运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从加大投入、抓好规划和建设、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机制、加强安全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村道路客运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