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篇
  免费   28篇
公路运输   238篇
综合类   109篇
水路运输   23篇
铁路运输   323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71.
介绍了混合电动汽车的两种基本结构形式及CAN总线的工作特性,论述了再生制动系统储能装置和控制系统的原理。分析比较常用的几种储能装置,确定以蓄能器作为能量存储设备,利用自主开发的CAN智能模块和嵌入式微计算机主控模块,组成基于CAN总线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新型再生制动能量控制系统,运用相应控制策略实现再生制动能量控制。通过实际使用表明:该系统具有控制优良、运行可靠、成本低、能量利用率高等优点,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2.
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以驾驶员的制动意图和制动能量回收率为设计指标,基于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一套有效的制动力分配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汽车制动时的响应速度,大约在0.5 s以内就能实现制动意图,并且能够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率10%左右。  相似文献   
37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系统回馈特性仿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回馈制动特性,建立了用于城市公交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复合制动系统的仿真模型,提出了回馈制动控制策略,分析了复合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并探讨影响电动汽车制动系统可靠、安全和高效的主要因素,研究电动汽车复合制动系统优化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回馈制动最低车速限值越小,制动能量回收率越大;从回收电动汽车能量角度分析,回馈制动比例应有一个有效范围值;在各种循环工况下,具有回馈制动功能时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城市客车单位里程的能量消耗可降低10%~25%。  相似文献   
374.
In this article, vehicle dynamics integrated control algorithm using an on-line non-linear optimiz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4-wheel-distributed steering and 4-wheel-distributed traction/braking systems. The proposed distribution algorithm minimizes work load of each tire, which is controlled to become the same value. The global optimality of the convergent solution of the recursive algorithm can be proved by extension to convex problems. This implies that theoretical limited performance of vehicle dynamics integrated control is clarified.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this vehicle dynamics control for the 4-wheel-distributed steering and 4-wheel-distributed traction/braking systems is demonstrated by simulation to compar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various actuators.  相似文献   
375.
朱泳 《船舶工程》2019,41(3):55-58
针对蒸汽动力船舶回汽制动工况下螺旋桨转速经历了0转速状态,而采用传统的螺旋桨模型无法研究该状态的问题,通过对回汽制动工况中螺旋桨的典型动作过程进行分析,建立回汽制动工况中螺旋桨的变工况数学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环境建立仿真模型,分析回汽制动工况下螺旋桨的动态运行状况,为回汽制动过程下螺旋桨的运行管理提供借鉴。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航速下,倒车汽轮机回汽量越大,处于水轮机状态的螺旋桨所能达到的转速就越低;当对全速倒车的耗汽量实施回汽制动时,可以将96.8%最大航速以下的螺旋桨锁制。  相似文献   
376.
简要介绍ECE R13-H和GB 12676在常规制动要求方面的差别;从微型客车的技术特点和制动系统结构入手,分析微型客车采用ECE R13-H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新标准的实施提出相应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377.
利用主动横摆力矩控制汽车制动稳定性,确立了控制目标和控制策略,建立了基于车道偏移距离的Fuzzy-PID控制模型和轮胎神经网络辨识模型,设计了Fuzzy-PID控制器并利用模糊推理方法对PID控制器的3个参数进行在线自适应调整.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主动横摆力矩Fuzzy-PID控制方法,能减少汽车在对开路面制动时的侧滑和激转等危险,使汽车在制动偏驶后能快速恢复正确行驶车道,且Fuzzy-PID方法比PID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78.
汽车制动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汽车行驶的安全性。介绍汽车制动系统检查与道路试验的方法以及液压制动系统常见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和具体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79.
介绍了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用阀的功能、工作原理及其主要性能指标。结合试验台的测试,阐述了试验台的设计和阀的性能试验方法。对回差与输入上升下降速度、开启时间与充气速度、双向阀换向试验、试验时间控制、泄漏量试验与检测时间的选择等试验结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80.
Active safety systems of a vehicle normally work well on tyre–road interactions, however, these systems deteriorate in performance on low-friction road conditions. To combat this effect, an innovative idea for the yaw moment and roll dynamic control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is idea was inspired by the chase and run dynamics animals like cheetahs in the nature; cheetahs have the ability to swerve while running at very high speeds. A cheetah controls its dynamics by rotating its long tail. A three-dimensional stabilizer pendulum system (3D-SPS) resembles the rotational motion of the tail of a cheetah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a vehicle. The idea has been developed in a stand-alone 3D stabilizer pendulum system as well as in an integrated control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an ordinary differential braking direct yaw control (DYC) and active steering control that is assisted by the 3D-SP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3D-SPS has been evaluated over a wide range of handling manoeuvres by using a comprehensive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e advantage of 3D-SPS over conventional control approaches, which are ineffective on low-friction road conditions and high lateral acceleration manoeuvres. It should however be noted that the best vehicle dynamics performance is obtained when an integrated 3D-SPS and DYC and AFS is utili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