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70篇
公路运输   268篇
综合类   132篇
水路运输   26篇
铁路运输   399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5年   1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81.
介绍了在电动车组上完全依靠再生制动实现列车停车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382.
针对驾驶人在紧急状况下,由于误踩油门而引发恶性事故的问题,设计出一种新型误踩油门智能保护系统。该系统以油门踏板加速度、油门踏板力以及车速作为误踩油门判别阈值,自动启动制动并将发动机降到怠速,直至停车。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判别阈值的确定及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383.
本文介绍了车辆系统与车载信号系统的电气接口及其控制原理,通过分析列车停站控制过程的实时运行数据找到停站精度差的原因,提出屏蔽门安装位置确定的方法,并给出了列车停车位置与屏蔽门位置不一致的对策。  相似文献   
384.
为了使列车模拟驾驶系统全面、真实地模拟实际列车的操作体验和故障工况场景,提出一种基于整车控制功能仿真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模拟驾驶系统。通过搭建列车电路仿真模型和各子系统控制功能仿真模型,构建整车控制功能仿真平台,实现列车模拟驾驶系统的核心逻辑运算与仿真控制任务。通过试验验证,该系统实现了列车的控制逻辑仿真、列车特性仿真、人机交互逻辑控制、视景与声音模拟系统联动、故障场景模拟等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全面、真实地模拟列车控制逻辑和各种故障工况的列车状态,为城轨交通领域运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及列车关键业务系统开发仿真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385.
常用制动曲线作为自动防护系统(ATP)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根据受力分析和动力学公式,通过基于时间步长的逆推方法建立常用制动曲线理论计算模型。但实际应用中,受计算能力限制,车载系统在计算ATP常用制动曲线时,需要对繁琐的理论计算模型进行简化。据此,基于制动距离表从目标停车点进行查表迭代计算,从而建立基于制动距离表的ATP常用制动曲线计算模型。以郑州—武汉高铁线路许昌东站为例,应用Matlab平台对本文模型和理论计算模型进行求解。案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比理论计算模型的计算时分减少77. 98%,安全余量波动稳定在8%左右,通过能力损失较小,在保证较小的安全余量波动的同时,兼顾运输效率和运行安全,有较好实用性。  相似文献   
386.
随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电动汽车底盘电控单元迎来爆炸式增长。为提高底盘主动安全控制的实时性与准确性;针对底盘电控单元的快速增长以及控制系统集成化程度低、多目标协同优化的耦合冲突问题;本文首先建立了基于多智能体(multi-agent based;MAB)的底盘系统集成控制架构;提出一种集成前、后轮主动转向系统和差动制动系统的控制体系;其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每个智能体的状态方程以及其对车辆质心的贡献度模型;并结合模型预测控制考虑约束的特点;设计了包含全局状态跟踪误差和局部控制努力的代价函数;同时考虑执行器约束与地面摩擦椭圆约束;最后;每个智能体通过各自贡献度的动态信息交互实现其协同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多智能体模型预测的车辆稳定性控制方法;在高低路面附着和大曲率弯道的行驶工况下;相比于各主动安全单元独立控制在横摆稳定性方面有明显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7.
雨雪天气常会导致湿滑低附路面;由此引发的车辆制动技术瓶颈亟待突破。其中;复杂的对开路面工况由于其路面附着存在差异;对多轴商用车的紧急制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稳定性要求。为提升制动效能;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算法将各轮胎滑移率控制在理想值附近;并提出了面向分布式驱动技术的电、液耦合制动力矩分配策略。为降低制动过程产生的横向误差;基于PID-滑模观测器(PID-SMO)对各轮制动的纵向力进行准确观测;并通过中后轴辅助转向对纵向力差异产生的附加横摆力矩进行补偿。经联合仿真分析;基于MFAC的紧急制动控制策略降低了制动距离并避免了制动末期的滑移率波动;确保了各轮轮速的一致性控制。中后轴转向的引入;显著提升了制动过程中车辆的横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388.
在采用欧标法计算列车制动曲线时,需对列车速度进行分段,分段内采用固定减速度。当前速度分段内采用最小减速度,以保证行车安全。但采用最小减速度计算列车制动曲线,偏差较大,导致列车追踪间隔加大,降低了铁路运输效率。研究提出速度分段内的减速度选择方法,一方面,给出校正系数计算方法,使用校正系数对速度分段内的平均减速度进行校正;另一方面,在制动初始速度所在的速度分段内使用[下限速度,制动初始速度]范围内的平均减速度。仿真计算考虑线路坡度影响,经过计算证明,速度分段内采用校正后的平均减速度计算制动曲线,计算得到的列车制动曲线精度足够高;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在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两个方面取得双赢。  相似文献   
389.
将制动力系数变化拟合为时变斜坡函数,由变形协调条件和力的平衡方程推导车辆各轮时变制动力,进而建立考虑汽车制动作用的车桥耦合空间动力分析模型并编制计算程序。依托某混凝土梁桥工程实例,采用所编制的程序,分析汽车制动作用下桥梁下部结构的动力行为特性。系统开展初始车速、制动加速度上升时间、制动峰值系数和车重等关键参数对桥梁下部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车辆制动作用下墩顶纵桥向动力响应显著,且该响应随制动加速度上升时间的缩短、制动峰值系数及车重的提高而大幅增加,初始车速对其有影响但无单调性规律。  相似文献   
390.
为建立适合中国道路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路口测试场景。对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数据进行筛选得到582起路口车-车事故案例,运用聚类方法对事故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事故样本数和事故伤亡程度对聚类结果进行典型参数提取,得到17类典型路口车车事故场景。在典型事故场景的基础上分析并加入2车最高碰撞车速、碰撞角度和碰撞类型3个关键参数,使最终得到的测试场景比已有的研究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的事故统计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