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宁波梅山大桥为主跨336 m的中承式双层钢桁拱桥,采用人车上下分离及下层纵移开启的结构设计,上层为六车道一级公路,下层为慢行通道。在跨中108 m范围内设置下层纵移桥架,桥架闭合时可满足游艇全天候通航要求,打开后可满足500 t级海轮通航要求。现介绍春晓大桥下层纵移开启桥架的主要设计要点,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2.
跨越金清港河道的(35+60+60+35)m新建高架桥,正下方为正常使用的麻车大桥。受航道等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无法采用大型浮吊进行吊装作业,麻车大桥也无法承载大型吊装设备的直接吊装施工。综合比选了“钢平台+履带吊”、“钢平台+卷扬机”与“钢平台+起重支架”吊装方案,确定采用“钢平台+起重支架”法进行新建高架桥基础的吊装施工。先利用麻车大桥辅助搭设钢平台,钢平台钢管桩入土稳定后安装起重支架,形成钢平台+起重支架系统,利用该系统完成了基础钢筋笼的起吊、安装;施工期间实时监测支架及桥梁地面变形,确保了基础吊装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63.
为实现钢筋混凝土(RC)双层桥梁排架墩的地震损伤控制设计,提出将上层桥墩设计为装配式摇摆-自复位(RSC)结构,下层桥墩设计为装配式承插连接,但不发生摇摆反应的双层桥梁排架墩。给出新型排架墩中无黏结预应力筋、耗能角钢等的设计方法。以甘肃省洛塘河大桥非规则双层排架墩为原型,建立普通RC与新型RSC两种双层排架墩抗震数值分析模型,并结合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完成的RSC排架墩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完成RC与RSC排架墩模型在40条近断层地震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对比分析2种排架墩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RSC排架墩上层桥墩最大层间位移角略大于普通RC排架墩的上层桥墩最大层间位移角,但RSC排架墩下层桥墩最大层间位移角仅为普通RC排架墩下层桥墩最大层间位移角的47%;RSC排架墩上、下层桥墩层间残余位移角仅为普通RC排架墩上、下层桥墩层间残余位移角的2%左右;RSC排架墩可显著降低下层桥墩的地震剪力需求,无黏结预应力筋应力保持弹性,耗能角钢易屈服耗能但未拉断,验证了所建议的双层桥梁排架墩地震损伤控制设计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4.
北京地铁5号线天通苑站至天通苑北站之间铺设了一段长为171 m的梯形轨枕轨道试验段.为了得出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实际情况的轨道不平顺谱,对梯形轨枕轨道试验段进行了轨道不平顺测量,并对轨道不平顺功率谱进行了拟合,得出了拟合曲线的特征参数.通过对测量结果进行幅值分析和功率谱分析可知,北京地铁5号线梯形轨枕轨道试验段的轨道平顺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165.
采用减隔震装置后轨道交通高架桥的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动力分析程序,分别对设置板式橡胶支座及铅芯橡胶支座的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动态时程地震响应分析。分析中考虑了减隔震支座的非线性特性以及长钢轨对轨道交通高架桥的纵向约束作用。结果表明,铅芯橡胶支座较板式橡胶支座具有更好的减隔震作用,长钢轨的纵向约束增加了桥梁结构反应内力。 相似文献
166.
167.
168.
高架是城市快速路建设中的常用形式,根据用地、周边建筑及上位规划等控制因素,高架分为整幅与分幅形式,以济宁市西外环快速建设为背景,高架采取整幅、分幅高架形式。从交通组织、老路利用、景观效果等方面进行方案设计和对比分析,确定较为合理的快速路断面形式,为其他快速路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9.
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噪声的控制标准尚属空白,噪声控制指标和限值均参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详细分析现行《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昼间等效声级、夜间等效声级噪声控制指标及限值在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噪声控制方面的不足,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其他噪声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噪声影响的特点,提出列车通过时段等效A声级噪声控制指标及限值的补充建议,增加早晚时段以及背景噪声增量的影响,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噪声控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0.
介绍了济南零点立交至燕山立交高架桥特点,根据特殊的地理位置布置桥梁结构,阐述了门式墩设计的基本思路,指出了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