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篇
  免费   42篇
公路运输   285篇
综合类   139篇
水路运输   292篇
铁路运输   363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511.
A paired comparison experiment using 23 subjects was run on the VIRTTEX driving simulator to compare a lane position based motion drive algorithm (MDA) with a classical MDA for a highway speed, lane change manoeuvre. Two different tuning states of the lane position algorithm and four different tuning states for the classical algorithm were tested. The subjective fidelity of the six different motion cases was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and a Bradley–Terry model was fit to find the fidelity merit of each case. In addition, the driving performance of the subjects for six motion cases was recorded and compared. The motion-tuning cases were selected such that the trade-off in motion quality between overall motion scaling and motion shape distortion (shape-error), as well as the trade-off between lateral specific force and roll-rate motion errors, could b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when the overall scaling is the same, drivers perform better with the lane position algorithm than with the the classical algorithm. A well-tuned, manoeuvre-specific, classical MDA, however, did achieve a subjective fidelity level on a par with the lane position MDA. A generically tuned classical MDA, however, has a significantly reduced fidelity and driving performance when compared with a lane position algorithm with the same scale factor. A strong trade-off between motion shape-errors and overall motion scaling was found. A small increase in motion cue shape-error, combin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scale factor from 0.3 to 0.5, led to improved performance and increased subjective fidelity.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also suggest that simulator motion can be improved by reducing the angular-rate shape-error at the expense of the specific force shape-error (while keeping the total normalised shape-error constant).  相似文献   
512.
首先介绍在大功率电力牵引交流传动中,速度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故障率高的问题,总结了采用无速度传感器控制带来的诸多优点,接着分析了目前国外无速度传感器技术研究及其在轨道牵引传动中应用的现状,总结了异步电机转速在线估计的常用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针对无速度传感器技术在轨道牵引传动中应用的主要难点--电动机带速度重投、零频附近稳定运行等进行分析,介绍了目前国外解决这几个难点的技术方案,总结了进一步提高转速估计精度的方法,预测了无速度传感器技术在轨道牵引传动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13.
NJ1型交流传动内燃调车机车微机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NJ1型1800HP交流传动内燃调车机车微机控制系统的功能、特点,系统地论述了微机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结构组成,给出了控制原理框图、结构框图以及机车的试验曲线。  相似文献   
514.
分析了我国交流传动机车转向架采用盘形制动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详细介绍了国外几种采用盘形制动的最新装置及其特点,为我国研制盘形制动装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15.
兆瓦级IGBT牵引逆变器的开发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介绍了IGBT地铁牵引逆变器的研制及试验情况,对该逆变器的结构及主要部件作了简要说明,给出了逆变器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516.
对交流牵引传动系统及牵引电机台架试验的几种负载反馈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探讨了转向架或整车无需陪 电气设备进行台架功率试验的负载反馈方法,同时也提出了通过行星差动传动箱联结异步牵引电机的负载反馈试验的方案。  相似文献   
517.
交流传动互馈实验平台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开发的50kVA交流传动互馈实验平台,给出了其主电路、控制电路的相关结构及性能介绍。该平台具有能量互馈功能,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保护功能完善,CPU的运算能力强大,能够较好地满足交流传动中控制策略的开发与实验。  相似文献   
518.
舵机电液伺服系统零偏、零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立新 《机电设备》2005,22(2):30-32
电液伺服阀是电液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通过对某舵机电液伺服系统零偏、零漂分析,给出了影响电液伺服系统零偏、零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19.
综述城轨车辆电力传动系统及其控制的发展,指出采用先进的交流传动系统是与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异步电机控制理论的发展分不开的,并介绍了构成主电路所采用的器件与模块,简述了目前在交流传动轨道车辆上所采用的几种控制方法以及对此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20.
双变流器—电机能量互馈式试验平台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功率变频试验平台能耗大、对电网干扰大的特点,提出双变流器-电机能量互馈式试验平台控制系统,阐述其硬、软件控制的特点.试验和波形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