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0篇
  免费   510篇
公路运输   1944篇
综合类   765篇
水路运输   912篇
铁路运输   1012篇
综合运输   18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离岸透空式结构波浪上托力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斌 《水运工程》2005,(11):20-24,28
在分析前人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透空式码头结构型式,提出作用在透空式结构面板上的波浪上托力压强分布形式为:同一时刻既有冲击型上托力压强分布,又有均布型上托力压强分布,并给出上托力的计算宽度和总上托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由于线路长、环境恶劣,10 kV自闭/贯通线路故障频繁发生,传统阻抗测距原理和基于线路监控终端的定位方法尚不能可靠、准确的确定故障(特别是小电流接地故障)位置,故障查找费时费力。利用故障产生的行波信号测量故障距离的方法已在输电线路获得成功应用。本文将行波测距原理应用到自闭/贯通线路,分析了自闭/贯通线路在接地及短路故障时产生的行波及其传输特征,并针对其线路结构的特殊性,提出了利用故障产生的电压行波信号线模分量、基于双端原理测量短路和接地等故障距离的模式,分析了实际应用中面临的行波信号获取等关键技术及故障初始相角、接地电阻、混合线路等对检测可靠性的影响。应用该方法的测距系统已在现场进行人工接地试验,并投入试运行,效果良好。该方法有望解决自闭/贯通线路故障定位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993.
研究目的:通过计算,分析我国双线隧道中存在的瞬变压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缓解措施。研究方法:以兰武二线中的双线隧道为例,采用公式法和M atlab多项式拟合出列车速度与最大瞬变压力的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在上古浪峡隧道中,当列车速度超过145 km/h时,瞬变压力不能满足旅客乘车的“舒适度”标准。研究结论:提速后,我国既有线上一些双线隧道的瞬变压力不能满足旅客乘车的“舒适度”标准。在以后的建设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主动或被动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994.
PN结温度补偿法在压力变送器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和云 《机车电传动》1999,(3):30-31,36
主要介绍了TQG14压力变送器研制过程中利用PN结的温度特性对压力传感器进行温度补偿的原理,具体阐述了PN结温度补偿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995.
用于连续式搅拌设备计量的差分减量(失重)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及国内外动态称重计量的广泛深入研究,通过对连续式搅拌设备计量方法的现状和计量精度如何提高的分析,介绍了采用差分减量(失重)秤称量这种全新的计量技术.  相似文献   
996.
运用MIDAS/GTS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盾构隧道动态施工对近接高架桥桩基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桩基水平位移及沉降的发展规律,为盾构安全通过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两侧桩基水平位移在隧道范围内呈现明显"凹槽";盾构推力是影响桩基水平位移的重要因素,对沿隧道方向水平位移的影响较沿垂直隧道方向大,对桩基沉降影响较小;工程拟定袖阀管注浆加固措施将引起桩基产生附加沉降,对桩基水平位移控制无明显效果。分析结果认为,在不采取袖阀管注浆加固措施情况下,合理选取盾构推力,可完成盾构隧道对近接高架桥桩基的安全穿越。  相似文献   
997.
研究目的:本文以西安地铁2号线某区间隧道工程为依托,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运用FLAC3D数值仿真模拟软件以隧道开挖面上方地表点和洞顶点沉降为衡量标准,确定施工中开挖面支护力的安全范围,从而防止隧道穿过埋深变化较大的地点时地表出现过多的沉降和隆起。研究结论:(1)盾构隧道的开挖面存在最小支护力和最大支护力,即支护力具有合理的安全范围。当支护力超出范围时,隧道周围土体易发生破坏,或埋深较浅时地表出现较多沉降和隆起现象。(2)隧道埋深大于1.5倍洞径后,地表点已不能有效反映隧道周围土体变形,应该用隧道洞内测点来监测控制土体变形。(3)开挖面支护力的安全范围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加。当埋深较浅时,支护力的安全范围很小,可采用地面堆载的方式来等效达到增大隧道埋深的目的,扩大支护力安全范围,降低施工难度。  相似文献   
998.
研究目的:某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双线隧道,按规划线路需要下穿沪宁铁路轨道,盾构推进施工将引起上方铁路线路的轨面变形,影响铁路行车安全或速度,同时铁路行车也影响地铁隧道的安全。因此本文提出了采取"桩+板"方案地基预处理方案解决施工困难,并为同类下穿项目提供借鉴。研究结论:研究表明,对本地铁隧道采用"桩+板"方案加固,且采用加强配筋管片,有效控制了盾构时的铁路地面变形;施工过程中,同步注浆是关键,比正常注浆量增加0.1~0.2 m3为宜,且及时进行二次注浆,以保证地面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999.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伸段的川沙站到凌空路站,采用双圆盾构进行施工,运营期内持续沉降,后采用双液注浆的方式进行沉降治理。对双液注浆期间对结构会产生怎样的定量影响,及双液注浆完成后,加固体对衬砌的反作用力是否能保证衬砌结构的安全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为注浆治理沉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盾构法隧道施工时地表沉降仍然是施工控制中的突出问题之一。砂卵石地层中,由于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地表沉降具有滞后性、隐蔽性、突发性,危害极大,是工程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成都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的工程实践,对地表沉降进行监控量测,并对监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富水砂卵石地层地表沉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