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34篇
公路运输   154篇
综合类   107篇
水路运输   38篇
铁路运输   69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结合震后四川某地特长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施工的实际工程,针对其提出的免刷坡进洞施工技术,开展震后偏压坡积体免刷坡进洞施工力学效应的分析,通过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施工过程要提前作好安全防护准备;左洞洞顶地表呈斜坡状,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导致初期支护外侧出现大范围受拉区;该工法可以有效地防止隧道上方坡积土体的滑动,保证施工安全且有效缩短进洞时间,对隧道周围地表植被破坏较小。  相似文献   
152.
为了研究高烈度地震区公路走廊带地形条件震时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机理,找出路域地质灾害的主要地形成灾因子。以汶川地震汶川—理县灾区为研究区域,应用考虑特征值和贡献率的主成分分析理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平台,选取地面高程、地表坡度、地表起伏度、地表粗糙度进行地质灾害成灾因子的主成分分析,并对各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了路域地形条件的主要成灾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地表坡度和地面高程是汶川—理县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地形成灾因子,其累积贡献率达到98.165%,第1主成分中地表坡度、地表起伏度和地表粗糙度主成分荷载为0.987,0.981和0.990,第2主成分中高程和地表坡度主成分荷载为0.987和0.089,以地表坡度的影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3.
为探讨实用的轨道桥梁抗震设计方法,通过建立地震荷载作用下车-轨-桥系统的动力响应分析模型,以跨越长江的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斜拉桥为研究对象,运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模拟了列车在不同强度和频率正弦波作用下过桥的全过程。分析了车辆类型、地震强度和频谱特征等因素对地震发生时车辆与桥梁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以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和横向轮轨力作为评价标准,给出了确保地震发生时列车安全运行的桥梁容许横向位移限值和横向加速度限值,可供轨道桥梁抗震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4.
对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与地震监控系统接口设计方案作初步探讨,提出信号系统对地震报警信息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5.
以天津西站典型结构为例,提取站厅结构主要单元,阐述可反映其抗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模型设计和制作方法。为保证试验结果可靠性,大跨钢桁架模型严格按照相似关系和等效原则设计,并采用8个相同的边桁架单元作为中间桁架单元的边界条件。比较试验模型和相应有限元模型的动力特性,明确所设计试验模型符合要求,能反映原型结构的竖向地震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56.
中尼铁路沿线活动断裂对地质选线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拟建中尼铁路沿线分布的5条活动断裂对铁路工程影响极大,因此研究断裂的活动特征,总结活动断裂分布区的选线原则意义重大。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采用现场调查和遥感判释等技术手段,研究活动断裂特征及其对铁路的影响。结果表明,沿线活动断裂对铁路的影响主要为蠕变和错段、诱发地灾、诱发地震和温泉热害4个方面; 3条Ⅰ级发震断裂。因此线路的总体选线原则为:线位服从桥位,桥位服从地质;线位服从隧道洞口位置,隧道洞口位置服从地质;线位服从车站,车站服从地质。地质选线原则为:穿越3条Ⅰ级发震断裂的隧道,应加强监测;避免顺活断层展线;尽量避免通过断裂交汇区;佩枯错至加德满都段尽量行走于峡谷东岸;无法绕避的地热发育地段,采取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157.
地震荷载下高含冰量冻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荷载作用下高含冰量冻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对西北地区地震多发地段的冻土工程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兰州的重塑冻土进行动三轴试验,分别研究了地震荷载下不同控制温度(-6,-3,-1℃)、不同含水量(30%,50%,75%)以及不同围压(0.3,0.5,1,2 MPa)下高含冰量冻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和动弹性模量。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条件下冻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呈Hardin-Drnevich双曲线模型,并且不同温度、不同围压和不同含水量对模型参数都有着影响。动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每升高1℃,弹性模量就下降12~15 MPa。围压对动弹性模量的影响有强化作用和弱化作用,-6℃时动弹性模量随围压增大而增大,-1℃时大应变情况下动弹性模量随围压增大而减小。对于高含冰量冻土,动弹性模量随含水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158.
对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多高层钢结构房屋梁柱刚性节点连接的设计规定进行了深层次分析,指出该规定与同一规范第5.4.2条的"强连接"要求存在矛盾。在相同设计条件下按照规范的规定做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连接设计时,可分别设计出三种抗震性能相差悬殊的连接作法。按照规范公式Mu≥1.2Mp进行中震或大震作用下弹塑性阶段的抗震连接计算时,得出的结果却不能满足抗震要求,存在安全隐患。为了确保满足规范第5.4.2条应实现"强连接"的抗震设计强制性条文规定,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针对所讨论的问题进一步推出几种耐震型连接节点作法和相应的计算方法,推荐了既有良好抗震性能又较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节点形式。  相似文献   
159.
新广州站桥建合建结构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新广州站为典型的桥建合建体系,结构新颖,设计施工难度较大,本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新广州站桥建合建体系的设计、施工,并希望能为今后的类似站房设计起到一个借鉴作用。研究结论:新广州站结构体系包含多个专业,桥梁设计采用铁路桥梁规范,上部候车厅及雨棚设计采用房建规范,桥梁与上部房建共同受力,协调变形,需要进行整体计算;抗震时结构整体受力性能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及动力性能;新广州站节点复杂,从局部构造上采取了足够的措施;此外,施工时桥梁、候车厅层、屋顶雨棚结构以及地铁立体交叉作业,需要有合理的施组方案。  相似文献   
160.
基于新疆伊犁境内国道 2 18线道路翻浆的实际情况 ,从路基抗御道路翻浆的实际需要出发 ,拟订了抗浆路段横断面结构方案 ,据此进行室内模型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笔者所提出的抗浆路基可以有效削弱地表水及地下水入渗路基 ,控制道路翻浆主要通过控制路基中水体的入渗及运移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