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50篇
公路运输   203篇
综合类   212篇
水路运输   205篇
铁路运输   105篇
综合运输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陔文对我国现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随后从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控制造价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2.
矿山法海底隧道废水排水系统设计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为依托,对废水系统排水能力的确定、废水提升方案的选择及废水泵房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矿山法海底隧道废水排水系统的主要关键技术。主要结论如下: 1)废水排水能力确定的关键在于隧道的结构渗漏水的定量,常规的水下隧道的结构渗漏水量数据不一定适用于海底隧道,必须实际测量后确定; 2)废水提升方案关系到排水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核心在于选取安全可靠的水泵类型; 3)废水泵房优化主要从废水池有效容积、结构设计及设备检修等方面进行展开分析; 4)矿山法海底隧道废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必须从隧道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以达到安全、经济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63.
Conventional Transit Signal Priority (TSP) controls often reach the limitation for arterials accommodating heavy bus flows since the priority fun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delay at minor streets. Under such conditions, a proper signal progression plan that accounts for the benefits of buses may offer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bus operations and increase the bus ridership. This study proposes a bus-based progression model to reduce the delay of buses on local arterials. Given the cycle length and green splits at each intersection, the bus-based progression model, grounded on the same notion as conventional signal progression methods, considers the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it vehicles, such as the impact of bus dwell time and the capacity constraints at bus stops. Also, to deal with the stochastic nature of dwell time, this study introduces additional constraints to maximize the percentage of buses which can stay within the green band after leaving bus stops. Taking an arterial with five intersections and three two-way bus stops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applies VISSIM as an unbiased tool for model evalu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bus passenger delays and the average person delays for the entire arterial,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progression models.  相似文献   
64.
桥墩的计算长度问题是山区高速公路桥梁设计中的难题。文中以某在建的高速公路桥梁为工程实例,分析探讨桥墩长度系数的计算方法,并介绍目前常用的通过欧拉公式推导长度系数的计算方法,再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屈曲分析,得到桥墩的计算长度系数。分析比较2种方法可知,结构有限元屈曲分析法能够更准确地考虑桥墩的边界条件及横向联系作用,计算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65.
为了优化单点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使其适应各个进口道方向交通流动态变化,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根据交叉口进口道排队车辆数建立有效绿灯利用率模型,提出了一种交叉口自适应控制策略.有效绿灯时间利用率模型以交叉口通行能力最大为控制参数,实时优化确定出最佳相位放行方案以及最优相位切换方案,根据进口道排队车辆最大流向的排队车辆数和车辆到达预测确定相位放行绿灯时间.利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该自适应控制策略仿真运行,与定时控制以及感应控制对比,评价分析不同车辆到达情况下交叉口通行情况.结果表明:该自适应控制策略能有效降低车均延误,提高交叉口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6.
强夯联合井点降水加固粉土地基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强夯加固黄河冲积平原区粉土地基时超孔隙水压力增长快消散慢、起锤困难及土壤严重液化等问题,提出采用强夯联合井点降水加固技术,以加快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和土体固结.在济东高速公路粉土地基段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采用了4种不同夯击能,观测、分析强夯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和地面变形等,得出以下结论:选择1 500 kN·m单击夯击能更经济合理,其单位面积夯击能引起的地面沉降最大,有效加固深度亦最大;连续进行单点夯击时,表层土发生液化的可能性要大于深层土,临界深度约4m;夯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速率非常快,24 h后超孔隙水压力基本消散,且深度越浅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越明显,井点降水能大幅缩短强夯的时间间隔,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67.
利用空间有限元法分析了单箱双室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剪力滞效应,分别计算了自重作用及活载作用下跨中截面与支座处截面的正应力分布规律及剪力滞系数,并将采用有限元分析得到的翼缘有效宽度与规范中的有效宽度规定进行了比较,以期为同类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采用Cr2O3活性剂对1Cr18Ni9Ti不锈钢实施A-TIG焊,改变焊接规范研究焊接电流、焊接速度以及弧长对活性剂作用下的熔深熔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弧长为1mm的条件下,焊接电流大于80A时活性剂能显著的提高熔深降低熔宽,焊接弧长小于1.5mm时,活性剂能显著的提高熔深降低熔宽,活性剂的作用使熔深熔宽随焊速的变化缓慢.  相似文献   
69.
膨胀土(岩)湿化性的影响因素及降低湿化性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军  方建生 《铁道学报》2004,26(6):100-105
通过对西南地区8种典型膨胀土(岩)的湿化性试验,研究了矿物成分、粒度成分和微观组构、裂隙性、胶结性和初始含水率对膨胀土(岩)湿化性的影响作用,讨论了重塑土样的湿化性受干密度的影响规律。亲水性粘土矿物和粘粒含量愈多,湿化后的颗粒愈细腻;裂隙密度Imf愈大,湿化速率υt愈快;但湿化速率υt却随胶结系数I的增大呈递减变化;初始含水率w与湿化率At的关系曲线呈降梯形分布,存在两个临界含水率w1、w2;干密度ρd与完全湿化时间t100的关系式为t100=AρBd,A、B为回归系数。最后总结了降低湿化性的途径和方法:①进行土质改良,降低湿化性,提高膨胀土(岩)强度;②对边坡进行合理的支挡防护,降低大气营力的作用程度,减少和控制湿化作用深度,提高边坡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  相似文献   
70.
本文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两种权利形式,一是职位权力,即职权;二是领导者作为个体所具有的影响力,即个人权力。论文认为有效的管理应该把职权和个人权力两种形式的权力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个人权力来影响职工、激励职工。本文还探讨了领导者个人权力的形成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