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4篇
公路运输   92篇
综合类   16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96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以宁波南北环快速路为工程背景,尝试从项目前期阶段、施工期间交通组织、预制化施工等方面探讨城市高架快速路的快速化施工,以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减少对周边交通、居民生活的干扰以及环境污染等,相关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2.
王珏  韩洁 《水运工程》2013,(3):91-96
高桩承台结构是上海地区常见的水工结构形式,近年来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墙前泥面冲刷、墙后堆载等问题导致结构失稳的问题时有发生。结合实际工程,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得出了影响高桩承台结构对岸壁出土高度适应性的因素,并提出断面设计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3.
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西侧道路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西侧道路为例,探讨了该工程的设计要点与难点。重点介绍了该工程的路线总体设计、既有高架桥墩柱托换设计、隧道支护设计、隧道景观设计,可为类似的市政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4.
上海城市高架道路系统建设日臻完善,但也暴露出一些严重的交通问题。比如下匝道衔接交叉口或路段不畅往往是整个高架系统的瓶颈所在。该文介绍了下匝道拥堵的各种情况,并通过参与的一些工程实例提出了一些缓解高架道路下匝道交通拥堵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5.
在既有桥梁下新建桥梁时,新建桥梁及其基础必然对既有桥梁产生影响。围绕既有桥梁基础,该文先设计支护桩,然后分析支护桩、土、既有桥梁及其基础相互作用,得到既有桥梁的位移,再考虑由于新建桥梁而修正的既有桥梁,验算其截面承载能力,从量的角度给出新建桥梁对既有桥梁的影响程度。该文的思路及计算过程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6.
经过现场实地勘查发现,上海中环高架桥梁支座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病害问题.如果放任桥梁支座病害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影响到车辆安全通行.为了解决桥梁结构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利用500 t三连杆超薄千斤顶单墩顶升技术快速更换病害支座.此法更能适应中环高架上垫石至墩顶净空低、墩顶千斤顶布置面狭小、顶升力需求大等特点,且可以有效节约成...  相似文献   
87.
结合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高架车站的设计实践和通车运营后的情况,阐述道路中间修建高架车站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同时重点探讨高架车站设计中的一些焦点问题,提出高架线路在用地规划控制之初就应考虑布设于道路一侧的观点。  相似文献   
88.
上海南北高架路立交选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上海市高架路网情况 ,着重介绍南北高架路 4个立交的设计及目前运营情况 ,分析立交堵塞原因 ,得出立交造型不当是造成堵塞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此提出对立交方案造型和匝道布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9.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工程具有投资高、时空跨度大、控制不易等特点.依据进度控制的一般原理,利用可视化编程语言Powerbuilder7.0和图形制作软件AutoCAD,按照信息系统设计的原则,进行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工程形象进度信息系统的设计.该系统能够满足高层决策的需求,并具有组合统计分析、多功能查询、可视化等特点,对于高架工程的进度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源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0.
高架道路下匝道地面衔接路段及其衔接交叉口的交通设计是城市快速路交通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我国城市高架道路下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交叉口排队和拥堵日益严重的问题,分析了U-turn设计对交叉口车辆延误和饱和度等运行效益指标的影响,以及U-turn在改善交叉口交通安全性方面的作用。以“变交叉为交织或避免交叉和交织”为目标,分析了高架道路下匝道不同接地类型与不同U—turn形式的最佳结合方法;以交叉口延误与左转交通流路段延误加权最小为目标的最佳U-turn选择模型,给出了高架路下匝道交叉口和路段两种U-turn的设计方法。最后,以上海市某高架道路下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为例进行算例分析,实施U-turn设计后,可以显著降低交叉口的饱和度,最大降幅达29%:交叉口的车均延误最大降低60%,交叉口服务水平由D级上升到C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