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2篇
公路运输   67篇
综合类   67篇
水路运输   48篇
铁路运输   39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总结绞吸式挖泥船产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绞吸式挖泥船实际作业的大量数据,探讨了一种施工经验与施工数据分析相结合的产量优化方法。经过实际工程检验,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分析巴黎、伦敦、东京、柏林等国外典型城市在市域快轨实施方式方面的经验,包括3种线网结构形态、换乘衔接方式、车站形式、站线设置、运行速度等方面。结合北京的轨道交通线网特点,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市域快轨尽量深入市中心并多点衔接,选择较高速度的市域快轨车辆,注重车站的衔接设置,为灵活运营组织方式预留条件等建议。  相似文献   
43.
依据运输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对于研究重点、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方法的变化,将其主要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着重将所在时期的突出著作稍加分析.最终,总结得出了运输经济学发展到目前的几点经验,希望对其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4.
前海综合交通枢纽位于深圳前海合作区核心片区,是集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境口岸、道路公交、出租、旅游大巴等交通设施及商业、办公、酒店、公寓等业态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是前海合作区的对外交通中心及通勤中心。采用以乘客体验为核心的站城融合发展的规划设计理念,遵循集约化枢纽布局、管道化交通组织及站城一体设计原则,制定了前海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方案,对后续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5.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驾驶员弯道安全感受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在人-车-路(环境)系统中驾驶员弯道安全感受的非线性特性。为了体现车辆、道路结构对驾驶员认知过程的作用和认知结果形成的影响,驾驶员弯道安全感受模型采用弯道平曲半径、车辆运行速度和驾驶员驾龄作为道路线形、车辆结构动力性、驾驶员经验的主要特征参数集,在增加积极和消极补偿运算的基础上,构建出模糊逻辑推理规则与神经网络优化逼近运算相互结合的5层推理预测模型,并结合实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表明5层结构模型能够较好的满足特定弯道条件下驾驶员主观安全感受的认知推理预测要求,能够准确的、稳定的再现出驾驶员主观安全感受同驾龄、平曲半径和车辆运行速度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46.
巢云中  芮山 《交通科技》2007,(3):93-95,132
结合某高速公路一施工标段SBS改性沥青SUP25下面层施工实践,介绍该类型沥青混凝土在目标配合比设计步骤、5个热料仓沥青拌和楼的适用性,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和管理的一些做法,并对几个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7.
    
Systems that enable high levels of vehicle-automation are now beginning to enter the commercial marketplace. Road vehicles capable of operating independently of real-time human control under an increasing set of circumstances will likely become more widely available in the near future. Such vehicles are expected to bring a variety of benefits. Two such anticipated advantages (relative to human-driver vehicle control) are said to be increased road network capacity and the freeing up of the driver-occupant’s time to engage in their choice of leisurely or economically-productive (non-driving) tasks.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the implications for intersection capacity and level-of-service of providing occupants of automated (without real-time human control), autonomously-operating (without vehicle-to-X communication) cars with ride quality that is equivalent (in terms of maximum rates of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acceleration) to two types of rail systems: [urban] light rail transit and [inter-urban] high-speed rail. The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car passengers start experiencing discomfort at lower rates of acceleration than car drivers; it is therefore plausible that occupants of an autonomously-operating vehicle may wish to instruct their vehicle to maneuver in a way that provides them greater ride comfort than if the vehicle-control algorithm simply mimicked human-driving-operation.On the basis of traffic microsimulation analysis, we found that restricting the dynamics of autonomous cars to the acceleration/decel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rail systems leads to reductions in a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vehicle-processing capacity and increases in delay. The impacts were found to be larger when constraining the autonomous cars’ dynamics to the more-restrictive acceleration/deceleration profile of high-speed rail. The scenarios we analyzed must be viewed as boundary conditions, because autonomous cars’ dynamics were by definition never allowed to exceed the acceleration/deceleration constraints of the rail systems. Appropriate evidence regarding motorists’ preferences does not exist at present; establishing these preferences is an important item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agenda.This paper concludes with a brief discussion of research needs to advance this line of inquiry.  相似文献   
48.
中山顶隧道地质勘察评估为Ⅰ级风险岩溶隧道,是广乐高速公路建设的控制性工程之一。根据中山顶隧道的岩溶特点,就施工过程中3个典型岩溶处治设计方案进行介绍,并总结岩溶区大跨隧道设计经验,以期对类似工程的处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这一热点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公路建设领域为依托,构建了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体系框架;针对风险调查、风险识别、风险估计、等级判定4个主要的研究方面,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专家经验法在风险估计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介绍.最后,文章以安徽省北沿江高速公路为例,介绍了上述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并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下一步的研究重点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0.
荣天富 《水运工程》2012,(11):133-138
三峡工程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工程.从工程论证到设计、施工,业界曾针对其通航技术中存在的大量问题进行过研究和讨论,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三峡大坝建成后,工程综合效益正在发挥,且川江运量一直在快速增长.实践表明,当初在三峡工程建设时机的决策、三峡水库特征水位的选定、三峡通航建筑物规模和布置设计的优化、通航尺度标准及其保障措施的论证确定、施工期通航方案的认定与实践以及三峡水库调度方案的优化等问题上所做的工作及其成果都是有效的.从航运角度论述了三峡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为今后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