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58篇 |
免费 | 218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646篇 |
综合类 | 873篇 |
水路运输 | 493篇 |
铁路运输 | 627篇 |
综合运输 | 1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96篇 |
2021年 | 113篇 |
2020年 | 106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101篇 |
2016年 | 88篇 |
2015年 | 113篇 |
2014年 | 228篇 |
2013年 | 166篇 |
2012年 | 235篇 |
2011年 | 206篇 |
2010年 | 184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126篇 |
2007年 | 196篇 |
2006年 | 169篇 |
2005年 | 106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地铁民用通信系统是将地面公众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信号引入轨道交通地下空间,重点研究地铁民用通信建设模式,并通过对移动电话的引入需求进行分析,提出移动电话引入系统的建设模式,并前瞻考虑4G移动通信系统引入条件. 相似文献
142.
巴基斯坦铁道部计划对铁路信号系统分阶段升级改造并配备相应的列控系统,以改变其信号系统不规范、铁路事故多发的局面。我国企业主导了巴基斯坦铁路Lodhran—Shahdara段信号系统升级改造工程,装备的LKJ列控系统经定制化设计,采用应答器技术,在系统运维、管理、操作等方面进行简化设计,在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同时,降低了使用、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临时限速控制和管理流程的复杂度,从而降低了管理过程风险和人为干扰风险,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人工介入少等技术特点,适宜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作为中低速铁路的列车超速防护控制系统应用。重点对LKJ列控系统在巴基斯坦应用的需求背景、设计方案、运用模式、临时限速控制等进行阐述,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3.
144.
145.
146.
很多铁路信号系统,特别是轨道电路的发送、接收和CAN总线均采用悬浮结构。为了防止出现第三轨问题,雷电防护方案中只加装差模(横向)防护用SPD,共模(纵向)防护是靠系统绝缘特性来承担。可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雷击损坏现象多是因为缺少共模防护。通过科研试验数据和现场雷害调查结果,综合分析该类悬浮系统共模雷击损坏特点,并针对防止出现第三轨问题,提出新的共模雷电防护方案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7.
当高速铁路馈线电缆运行时,其线芯会有交变电流通过,并在馈线电缆金属护层产生感应电动势,当感应电动势过大时,会危及人身安全,降低电缆的绝缘性能,甚至于影响电缆的正常运行。为研究该电动势的影响因素和接地方式的影响规律,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建立电缆模型及高速铁路全并联AT供电系统模型,仿真分析电缆在单端接地、中点接地和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下的护层感应电压及接地电流。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铁路馈线电缆在敷设长度小于1.1 km时,宜采取单端接地方式;长度为1.1~1.9 km时,宜采取中间直接接地方式;长度大于1.9 km时,宜采用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为工程中电缆护层的接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8.
在综合分析目前常用的几种UPS工作方式的基础上,根据铁路信号系统的行业规范和特殊要求,提出一种铁路信号"增强型"后备式UPS方案,并从电路实现上着力解决逆变器与参数稳压器配合的技术难题。作为组成铁路信号电源系统的核心,经过现场考验,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9.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4,(7)
西宁站至动车所的动车走行线较短且面向动车所为超过6‰的下坡道,结合动车所布置形式及作业特点,对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第二级(CTCS-2)行车模式与调车模式在能力适应性、安全性和作业方式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采用CTCS-2级调车模式的研究结论:(1)无论采用列车运行控制办理还是调车办理均能满足能力要求;(2)CTCS-2列控等级的列车方式和增加调车应答器防护功能的CTCS-2列控等级调车方式均能满足安全防护要求;(3)采用CTCS-2级调车模式作业动车所控制自主性强、作业灵活、效率高。 相似文献
150.
针对地铁换乘站换乘方式适配性评价难题,提出总体技术方案并构建设施平均密度、能力饱和度、平均疏散时间等量化评价指标,以典型十字换乘站——沈阳地铁青年大街站为例,重点分析换乘方式能力适配性问题。通过车站客流仿真及指标计算评价,发现站台能力不足及换乘设施客流冲突等问题突出。因此,从行车组织及车站结构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其中压缩行车间隔仅能提升车站运能,但难以解决换乘节点客流冲击问题;而优化车站结构仅能减缓换乘设施压力,若同时实施,则能彻底解决能力不足和冲击性问题。建议大客流换乘站不采用十字节点换乘,应结合工程条件优先考虑T型或L型换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