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54篇
公路运输   242篇
综合类   213篇
水路运输   278篇
铁路运输   187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给出了刚-柔耦合系统的运动学描述方法,利用Hamilton变分原理和弹性梁的变形理论,建立了包括中线耦合变形与刚体大范围运动相互耦合作用时弹性梁的运动学控制方程,利用Garlerkin模态截断,从物理意义上解释了学者们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的动力刚化现象,最后用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2.
基于机车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运用TTISIM动力学仿真软件系统,分析SS7E机车与SS7E模块化机车在弹性结构轨道上的整车动力学性能,并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S7E模块化机车与SS7E机车相比运行稳定性略优,曲线通过时的安全性能相当,直线运行平稳性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93.
既有线32 m下承式钢板梁加固方案的车-桥动力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配合沪宁线250 km·h-1提速改造工程,运用车桥耦合振动方法,从车辆和桥梁动力响应角度,对一挠跨比、跨中梁体横向振幅及横向加速度均超过<铁路桥检规>通常值的32 m下承式钢板梁进行加固方案比选.车-桥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加强主梁可以明显提高桥梁的竖向刚度和横向刚度,降低车辆的轮重减载率和车体垂向加速度;增加横向连接系措施可以降低桥梁横向振动加速度;当车速超过220 km·h-1时,可降低车辆的脱轨系数;2种桥梁加固措施几乎不改变车体横向加速度;同时采取加强主梁和增加横向连接系的不同加固方案的效果相差不大.加固后的现场试验表明,该桥的竖向刚度提高明显,比加固前提高约50%,桥梁和车辆的动力响应也均满足相关规定,能够保证提速条件下列车运营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平稳性.  相似文献   
94.
液压联轴节是一种比较新型的联接装置。本文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理论分析,探讨其实用的计算方法,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并针其计算结果用于实际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95.
贺开华 《船电技术》2012,32(12):35-37
本文采用科学计算软件MAPLE编程对电磁斥力机构中线圈与斥力盘的电磁耦合系数进行计算,并分析了在不同线圈外半径与轴向厚度之比的情况下电磁耦合系数的变化趋势,得出了线圈外半径与轴向厚度之比设计为9~12比较合适的结论,对电磁斥力机构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6.
李靖 《交通科技》2012,(3):28-31
为研究温度效应对大跨度混凝土结构受力的影响,结合某铁路特大桥实际工程,建立了混凝土箱梁的热-结构耦合分析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温度场作用下混凝土箱梁的应力分布规律以及温度场变化对横向分析结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A novel material-structure-hydroelasticity coupling analytical model is proposed for marine structures, which is utilized for the calc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a very large floating sandwich structure (VLFSS) with a hierarchical 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 core in this study. For the coupling material and structure analysis, three-dimensional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 and self-consistent methods are developed to reveal the physic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UHPC core's macrosca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e.g., modulus and density) and mesoscale hierarchical characteristics (e.g., aggregate and porosity) and to obtain the corresponding parameterized formulas. For the coupling material-structure-hydroelasticity analysis, a sixth-order dynamical equation for the potential flow model of the VLFSS, in which the hierarchical core's parameters are introduced through the material-structure coupling formulas, is developed. The hydroelasticity equations containing multiscale parameters are solved, and the mechanical responses are calculated. Using this coupled multiscale method, the shear force in the representative VLFSS is optimized for a smaller amplitude, which relies on the interactivity of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wave condition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of the multiscale coupling methodology to achieve the physically significant optimization of a floating composite structure in ocean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98.
多年来,广泛的应用场景和领域使交通承载力的基础理论和量化研究方法等成为学术界的热点研究问题。作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交通承载力向上与城市交通规划,向下与机动车需求管理融合,可以得到多个延伸的科研选题。在特定的时空网络中,一定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条件下,城市道路交通承载力就是道路网络或基础设施现有或未来的承载状态,即交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交通环境稳定时,道路交通设施单元或系统的承载能力或阈值。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城市道路交通承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基础理论、量化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这3方面提出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现有城市道路交通承载力研究存在理论体系不完善,评价量化方法有效性难以保证,评价指标选取缺少标准化,复杂系统承载力缺乏综合的内外部耦合协调分析,以及应用技术方法落后等问题。首先,未来可以建立较完善的交通承载力理论体系;其次,标准化评价指标,建立有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研究交通系统内外部的耦合协调机制,提出协同优化策略;最后,改进应用技术方法,拓展自身及交叉领域应用。为城市道路交通承载力研究提供理论保障,为促进我国交通可持续文明发展建设进程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9.
岩体温度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的一种量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分析了温度场与应力场的耦合机理,从岩石热-弹性作用和温度扩散方程出发详细介绍了热-弹性耦合强度量化参数PTC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几种常见岩石的热-弹性耦合强度,结果表明,岩石的热-弹性耦合强度一般处于10^-3量级。同时,就提出的无量纲参数PTC在工程应用中的实用性及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0.
车桥振动问题现状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车辆模型及其振动方程的建立、车桥系统的耦合条件分析及耦合振动方程的求解三个方面对车桥振动现代理论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车桥振动问题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有助于更加真实地模拟车辆和桥梁的性态和揭示整个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