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36篇
公路运输   118篇
综合类   187篇
水路运输   192篇
铁路运输   81篇
综合运输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路向阳 《机车电传动》1993,(1):13-17,25
从电路、信号传输、电源、布线和软件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第一台山计算机控制的电力机车——SS40038电力机车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要抗干扰措施。该机车经过一段时间在宝鸡——秦岭区间的实际运行表明,计算机控制系统工作可靠,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62.
机车电器设备状态检测装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机车电器设备状态检测装置,所使用的新型双微机系统,其前置机不配置人机对话设备.并从冗余、自校验、抗干扰等方面介绍了此装置的可靠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3.
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高频开关电源产生的电磁噪声及其对自身和邻近电子设备造成的干扰,并提出了一些抑制干扰的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4.
307国道复线阳泉段巨型滑坡规模大,形成过程及破坏机理复杂。文章通过滑坡所赋存的工程地质环境以及滑动所形成的各种构造形迹,对该滑坡区岩层进行恢复重建,再现了该滑坡形成过程及破坏机理,并判断出其符合重力滑动构造破坏特征,从而为治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5.
针对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发展现状及优缺点,分析了当前舰艇编队防御超音速反舰导弹面临的难题,提出了提高舰艇编队防御超音速反舰导弹问题相关措施,给出了舰艇编队防御超音速反舰导弹问题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6.
基于ADRC的船舶主机控制器设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主机速度控制系统由于具有典型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特性,并受到调速器执行能力的约束以及风、浪、流等的干扰,使得主机速度控制器的设计非常困难。该文给出了带有船舶主机速度控制非线性数学模型以及海浪扰动数学模型,对自抗扰控制(ADRC)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设计了船舶主机ADRC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对于船舶主机的非线性、参数不确定性、环境不确定性以及控制对象的模型变化均有较强的鲁棒性;速度切换控制过程快速、平滑,油门调整小,可以实现高精度的速度控制。  相似文献   
67.
大型舰艇编队反潜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网络中心反潜战的概念和基于网络中心战反潜理论的大型舰艇编队反潜作战体系的构成和作战流程,并建立相应的反潜模型。  相似文献   
68.
船舶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玲芳  陈军 《船舶工程》2006,28(5):74-77
从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理论研究出发,系统地界定了船舶产业集群内容,并结合江苏区域实际及船舶产业集群特点,从基础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三方面分析了江苏船舶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船舶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9.
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运能与日益增长的客流之间的矛盾,提出了通过对既有列车进行"6改8"扩编改造的解决方案。以AC01、AC02和DC01型列车增扩编改造为例,对其技术难度和改造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已实施的该项扩编改造工作不仅克服了车辆改造所遇到的若干技术难题,而且还有效解决了在列车扩编改造期间所造成的运能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0.
编队飞行是实现民航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前机尾涡危险区域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后机最优位置是编队飞行的关键。首先,以随机两阶段尾涡消散模型为基础,利用Hallock-Burnham涡模型和诱导滚转力矩系数模型分析后机诱导滚转力矩系数的演变规律。然后,基于设定的安全阈值,给出前机尾涡危险区域,并考虑飞行高度、速度和风对危险区域的影响。最后,基于后机不同位置处的燃油流量减少率,得出编队飞行中后机最优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后机诱导滚转力矩系数随着前、后机之间横向距离的增加,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随纵向距离的增加,呈先缓慢减小后快速减小的趋势;高度越高、速度越小,诱导滚转力矩系数的峰值越高。飞行高度越高、速度越小,前机初始尾涡的危险区域越大;随着纵向距离的增加,危险区域不断减小,并随涡核的下沉不断下降。侧风使危险区域发生偏离,侧风越大,偏离程度越大。顺风会增加危险区域的纵向距离,顶风则与之相反。两架B737-800飞机在12000 m高度以0.78马赫数进行编队飞行时,前、后机纵向距离3000m处,无风情况下后机最优位置为横向距离30 m 或-30 m、垂直距离29 m,此时燃油流量减少率为7.01%。相较于无风,左侧风20 m·s -1 下,燃油流量减少率和垂直距离不变,横向距离增加;顺风20 m·s -1 下,燃油流量减少率增加,横向距离不变,垂直距离减少;顶风20 m·s -1 下,燃油流量减少率减小,横向距离不变,垂直距离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