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9篇
  免费   26篇
公路运输   259篇
综合类   210篇
水路运输   254篇
铁路运输   684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201.
在分析现有键盘电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组合式键盘电路构造方法.这种键盘根据排列组合原理,用n条双向I/O口,最多可以实现2^n-1 n(2^n-1-1)个按键,数量远大于传统矩阵式键盘电路,而且可根据实际需要用其部分电路构成多种实用键盘电路。  相似文献   
202.
对柴油机电控中压共轨系统高速大流量电磁阀驱动电路进行了设计,实现了用一路信号控制电路的高压端和低压端;讨论了场效应管的并联运用和运行保护技术;采用自举法,解决了高低压驱动电路中高压端源极电位的浮动问题;通过试验和仿真,分析了驱动电路中的关键元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对电路元件进行了优化,提高了驱动电路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3.
对深圳地铁信号系统紧急停车控制电路及转辙机缺口监测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提高了系统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4.
全电子执行单元由道岔模块、轨道模块、继电器驱动和采集模块、零散模块和电码化模块等构成。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站场技术要求选择不同全电子执行单元模块与之配合,以达到控制和采集室外设备状态的目的,最终实现联锁控制。  相似文献   
205.
结合石武客专一组九机牵引的液压转辙机道岔故障时的两个现象,通过该道岔室内控制电路的原理和室外道岔动作机械特性,深入分析故障现象形成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6.
介绍了铁路信号轨道电路第三轨效应的产生原因;分析了轨道电路设置纵向防雷器的原因和第三轨效应与纵向防雷器的关系;阐述轨道电路装设纵向防雷器后应不会产生第三轨效应.轨道电路室内设备应按规定装设纵向防雷器和横向防雷器.  相似文献   
207.
以实际工程为例,阐述在6502电路及计算机联锁基础上,对特殊站场场间联系信号电路设计中引导信号电路的设计。通过特殊处理,简化信号设计、降低了施工难度,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08.
针对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变电所低压全所失电及低压柜部分抽屉被烧毁情况,从设备的继电保护设置及开关柜装配两方面进行分析:低压柜进线及母联继电保护的设置可以对各种形式的金属性短路进行有效保护;低压柜进线继电保护整定值与配电变压器35 kV馈线开关及低压馈线开关有很好的选择性配合;故障是由于低压开关触头与铜排接触不良产生电弧短路造成的。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对低压开关触头与铜排连接的一次插件及断路器脱扣性能进行检查;增加母线间隔离板以提高开关柜的防电弧等级;适当减少继电保护动作时间;增加弧光保护;增加35 kV开关后备保护动作,闭锁低压备自投启动的闭锁条件等。  相似文献   
209.
从减少运营列车配置和运营成本的角度,探讨一种更经济有效的列车运行交路设计方案。基于深圳地铁3号线的案例,提出单向加车小交路方案,对其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单向发车交路方案在节约车辆购置费、运营成本、场段规模等方面均有优势,可以提高运营效率,是缓解局部高峰客流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总结采用该方案的若干适用条件(客流潮汐现象明显、场段分布及规模适宜等),希望能为业内设计及运营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10.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互联互通,协同发展是践行重大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深港区域和珠澳区域是湾区空间布局的两个重要发展极,两个区域之间有伶仃洋天堑阻隔,严重制约了湾区一体化发展。充分考虑珠江口伶仃洋区域高等级航道众多,航运繁忙,两岸港口、码头、锚地密集分布的现状,对在深圳至珠海间的伶仃洋上建设新通道进行了仔细研究,统筹分析两个区域间的城市规划、水工设施等因素,对该通道的线路走向从宏观到具体进行了多方面的技术经济分析,从线路走向,到人工岛的设置,再到各方案对海洋资源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提出适应发展的建议走向,为项目的研究提供瞻望性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