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193篇 |
免费 | 314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205篇 |
综合类 | 9647篇 |
水路运输 | 6983篇 |
铁路运输 | 8744篇 |
综合运输 | 176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06篇 |
2024年 | 980篇 |
2023年 | 747篇 |
2022年 | 1050篇 |
2021年 | 1517篇 |
2020年 | 1551篇 |
2019年 | 931篇 |
2018年 | 821篇 |
2017年 | 913篇 |
2016年 | 938篇 |
2015年 | 1200篇 |
2014年 | 2564篇 |
2013年 | 1923篇 |
2012年 | 2935篇 |
2011年 | 2882篇 |
2010年 | 2304篇 |
2009年 | 2021篇 |
2008年 | 2017篇 |
2007年 | 2646篇 |
2006年 | 2297篇 |
2005年 | 1378篇 |
2004年 | 874篇 |
2003年 | 558篇 |
2002年 | 420篇 |
2001年 | 364篇 |
2000年 | 235篇 |
1999年 | 134篇 |
1998年 | 99篇 |
1997年 | 92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介绍了计算机测控系统应用软件开发平台LabWindows/CVI及其在发动机机械状态实时监测与离线诊断系统中的应用,实际运用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发动机机械状态实时监测与离线诊断。作为新型的测控软件平台,LabWindows/CVI极大地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和应用软件的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812.
综述了麦弗逊式悬架因结构原因造成的危害,并利用文献资料的试验数据分析比较了几种主要的弹簧改进解决方案,从而为麦弗逊式悬架的弹簧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13.
814.
南京长江二桥斜拉桥施工过程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南京二桥南汊钢斜拉桥,考虑结构的非线性和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计入施工过程的变形和应力的叠加效应,用包含梁和索单元的空间组合结构模型,进行了大桥的结构行为分析,着重研究了在施工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815.
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梁静、动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梁1∶5模型设计、试验方法。根据弹性试验、开裂试验和破坏试验结果,研究分析该类结构的工艺特点、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结构受力变形特征、结构特别是湿接缝截面的抗裂性、开裂区域裂缝发展分布规律以及结构极限承载力。在对模型梁体系转换前、后和先简支后连续梁破坏前、后动力测试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校核模型梁的刚度、制作精度,最后初步探讨了先简支后连续梁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816.
地下连续墙作为桥梁基础在软土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号桥的设计为背景,介绍了地下连续墙做为桥梁基础的计算模型的建立、计算参数的取值以及构造处理措施。结果表明:当条件受限制时,地下连续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基础型式。 相似文献
817.
介绍了使用长春一汽CA6GH-L多点电喷LPG单燃料发动机,对10m非空调车进行改装后出现的故障情况分析了故障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系统解决方案,简述了取得的预期效果和改装成果。 相似文献
818.
EH4与地震反射法在高速公路长大深埋隧道勘察中的联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N Ying-xun 《公路交通科技》2005,(Z1)
EH4电磁成像系统是一套目前较先进的电磁勘探方法,具有探测深度大、设备轻、速度快、费用低、精度较高、直观等特点。地震反射法具有探测深度大、对地形要求不高、可划分多层界面、能提供波速、精度较高等特点。文章首次把EH4电磁法与地震反射法联合运用于高速公路长大深埋隧道勘察中,两者结果基本一致,由此成功解译出了隧道的软弱层、地下水及断层破碎带的位置,并划分出隧道的围岩类别,为高速公路长大深埋隧道提供了一种新的综合勘察方法。 相似文献
819.
820.
高速公路浓雾监测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浓雾对高速公路运营的影响,通过建设高速公路环境气象监测站以获取与浓雾发生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和能见度实测值,并结合高速公路沿线历史浓雾个例研究形成浓雾的环流形势特征和局地监测站气象要素演变与能见度值变化规律和特征,由此建成了高速公路浓雾监测预警系统。系统通过多种通讯传输和显示手段,将自动监测站的实况和预报中心制作的浓雾预警、预报结论传送至公路运营指挥中心,供采取决策措施时应用。该系统目前已由无锡段扩展到常州至苏州段,在试验应用期,沪宁高速公路在试验路段未发生因浓雾而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