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21篇
公路运输   85篇
综合类   134篇
水路运输   69篇
铁路运输   114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考虑等熵欧拉方程组在初始条件具有紧支集支撑下外问题的初边值问题经典解的爆破。通过创造性地构造新的泛函,当初始泛函足够大时得出了初边值问题的经典解在有限时间内爆破的结论。  相似文献   
72.
In this paper, we study an area localization problem in large scale 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UWSNs). The limited bandwidth, the severely impaired channel and the cost of underwater equipment all make the underwater localization problem very challenging. Exact localization is very difficult for UWSNs in deep underwater environment. We propose a range free method based on mobile detachable elevator transceiver (DET) and 3D multi-power area localization scheme (3D-MALS) to address the challenging problem. In the proposed scheme, the ideas of 2D multi-power area localization scheme (2D-ALS) and utilizing DET are used to achieve the simplicity, location accuracy, scalability and low cost performances. The DET can rise and get down to broadcast its position. And it is assumed that all the underwater nodes underwater have pressure sensors and know their z coordinates. We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s of 2D-ALS and our proposed 3D-MALS schemes under both ideal and non-ideal channel propagation conditions, in terms of localization error and localization rati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our proposed scheme is much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2D-ALS.  相似文献   
73.
Whe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 a standard extended Kalman filter (EKF) is subject to linearization errors and causes optimistic estim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submap algorithm, which builds a weighted least squares (WLS) constraint between two adjacent subma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estimations of the common featur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hicle poses in the corresponding submaps. By establishing the constraint equation after loop closing, re-linearization is implemented and each submap’s reference frame tends to its equilibrium position quickly.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lgorithm could get a globally consistent map and linearization errors are limited in local regions.  相似文献   
74.
利用传递矩阵法分析研究了带阻尼失谐周期多跨梁中的振动局部化现象,将阻尼和失谐对于近周期结构的动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两者同时存在时引起的综合效应与它们各自的影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无阻尼周期结构中处于“通频”范围内的振动能够传遍整个结构而不会发生衰减,但当结构中存在阻尼或失谐时,同样的振动在传播过程中将会发生指数衰减.  相似文献   
75.
为了降低空域的工作负荷,提高空域扇区运行的安全性及简便性,在利用空域管制员工作负荷统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进离场航路分离的条件下,按照空域功能同一性为优化原则进行的终端空域扇区优化划分模型。通过将飞行航段作为扇区优化的基本单元进行搜索,形成不同于传统地理性划扇的树状扇区,最大限度降低空域扇区间产生的移交与协调负荷。通过对上海终端区扇区划分的实例表明,功能性划扇由于使得扇区工作任务单一且大大降低了移交负荷,能够有效降低空域的管制工作负荷与管制工作难度。  相似文献   
76.
为科学准确地计算出某一路段沥青路面的破损量,降低维护费用,研制了路面破损激光检测系统,应用激光测距仪、倾角传感器、陀螺仪等先进电子传感器对路面的破损特征量进行三维测量和定位,来检测路面的破损程度及通过坐标变换法计算出沥青路面的总破损体积量。  相似文献   
77.
由于缺乏城市道路交叉口合理角间距的标准,经常存在因角间距过小造成交通秩序混乱,导致交叉口通行能力严重降低。引用接入管理理论,在分析交叉口功能区长度的基础上,分别对不同类型的角间距进行计算,得到了不同条件下城市道路交叉口合理角间距的推荐值,为科学合理设置交叉口附近的接入道路提供了定量依据,有利于交叉口的畅通与安全。  相似文献   
78.
针对计算机联锁实操培训中培训场景与实际车站情况不一致的问题,基于系统集成理念,采用多线程处理、瘦客户机嵌入、软件移植等技术,设计开发计算机联锁RALI实训平台,使用与现场一致的真实车站联锁数据、站场站型、联锁闭塞、人机界面、操作方式和岗位设置等,实现了模拟正常与非正常作业的所有场景及验证进路需求的功能,为铁路运输安全和提高行车专业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9.
本文利用自旋密度泛理论并采用模守恒赝势自恰地计算了 Galvinoxyl的能带结构和磁性质。我们发现Galvinoxyl在 0 K温度时存在铁磁态 ,并定量地给出了单位原胞的磁矩  相似文献   
80.
车辆自定位是实现智能车辆环境感知的核心问题之一.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定位误差通常在10 m左右,不能满足智能车辆的定位需求;惯性导航系统成本较高,不适于智能车辆的推广.本文在视觉地图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GPS与图像融合的智能车辆定位算法.该算法以计算当前位置距离视觉地图中最近一个数据采集点的位姿为目标,首先运用GPS信息进行初定位,在视觉地图中选取若干采集点作为初步候选,其次运用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ORB)全局特征进行特征匹配,得到一个候选定位结果,最后通过待检测图像中的局部特征点与候选定位结果中的三维局部特征点建立透视n点模型(Perspective-n-Point,Pn P),得到车辆当前的位姿,并以此对候选定位结果进行修正,得到最终定位结果.实验在长为5 km的路段中进行,并在不同天气及不同智能车辆平台测试.经验证,平均定位精度为11.6 cm,最大定位误差为37 cm,同时对不同天气具有较强鲁棒性.该算法满足了智能车定位需求,且大幅降低了高精度定位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