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9篇
  免费   205篇
公路运输   881篇
综合类   1226篇
水路运输   694篇
铁路运输   414篇
综合运输   19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结合地铁商业物业租赁的行业背景,对影响地铁沿线商铺定价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武汉市的样本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建立地铁沿线商铺定价的特征价格模型。在此价格模型基础上,根据地铁商业物业自身特点进行整租模式、终端商铺模式等因素修正,最终构建地铁公司的商业物业租赁定价模型。该模型通过结合特征价格模型和修正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市场化定价方法的主观性,有利于完善传统商业地产的租赁定价模式,为地铁物业的商业租赁定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针对目前舒适度研究偏重于列车运行物理指标层面的现状,结合人机工程学、环境与行为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提出了综合满足旅客乘坐需求、生理感受与心理感受的高速列车广义舒适度的概念。在对北京至四方的铁路线运行的CRH2型动车组745位旅客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降维,利用AHP构建乘坐舒适度评价模型,得出舒适度影响因素的权重,并提出改进建议:1.细化列车振动、噪声与照明舒适度评价指标;2.优化座椅休息、就餐、娱乐等功能设计;3.进一步调控车厢温度、湿度与空气质量。该模型的建立为我国高速列车乘坐舒适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野三关隧道DK 124+602突水相关水文地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野三关隧道出口突发性大涌水,造成灾害。研究与分析施工资料、既有水文地质资料及现场观测资料,探究其原因,总结其规律,有效地确定其设计、施工整治方案,规避施工风险。研究结论:志留系碎屑岩组成的山地分水岭与栖霞组、茅口组灰岩组成的山地斜坡之间的地貌交界处和岩性界面处是汇水富集的地方;P1q+m富水地层中发育3#暗河,存在3个不同类型的充水层,它们都与3#暗河有不同程度的联系,隧道突水将暗河导入隧道;改道后的暗河继承、保留了原3#暗河的管道流特征、径流流量动态变化特征、降雨-流量关系特征等;暗河改道将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大流量水流突出的泥石和随带的泥沙对施工和营运养护将造成困难。  相似文献   
34.
客运专线主体结构以桥梁为主,具有不同于普通铁路的工程建设特性,从而导致不同的环境影响特性。如生态环境影响特点为客运专线桥梁工程桩基施工弃土量、泥浆处置量大,制梁场等临时工程占地多;声环境影响具有声源位置高、声源成分复杂的特点,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增加,空气动力噪声和集电系统噪声显著增加;电磁环境影响特点,高架线路对电磁的遮挡、反射影响不容忽视,电磁辐射影响与车速呈正比。  相似文献   
35.
在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铁路建设项目的特点,初步建立了以生态环境、噪声与振动环境、电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和社会环境等7个互为关联和补充环境因子构成的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对成都至都江堰铁路环境影响后评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6.
地铁头车车体耐撞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国外有关轨道车辆耐撞性评估的准则、标准,提出评估地铁头车车体耐撞性的碰撞场景设计与条件,即:满载车辆以25km/h的初速度对撞同类型保持静止状态的头车时,车体及吸能结构所吸收的碰撞能量不小于1MJ,头车车体变形不大于100mm。同时,建立某型地铁头车车体对撞有限元模型,处理接触问题及边界条件,实现240ms碰撞过程的数值仿真,并分析车体的速度、加速度、变形、能量的变化趋势。通过对关键参数的仿真分析,评估地铁头车车体的耐撞性。  相似文献   
37.
研究目的: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事业迅猛发展,但功率因数问题一直是困扰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重要问题,常常导致电力部门的高额罚款。为提高功率因数,需对无功补偿方案进行研究。在分析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无功补偿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整个供电系统综合功率因数的分析计算,研究几种无功补偿方案,并最终确定一种新的综合无功补偿方案。研究结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无功补偿方案应根据自身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并通过综合功率因数分析计算或实测分析,来综合考虑采用高压、低压侧相结合的无功补偿方案;在条件允许时,建议采用主所设SVG+各车站变电所0.4 kV侧设APF的综合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38.
对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的冲击特性及其对高压设备绝缘老化的检测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对负荷进行定性讨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冲击性电流增量的幅值对电容型设备测量参数介质损耗因数的影响,以三相综合电流为基础,通过向量分析揭示了负荷电流变化对高压套管监测电流的干扰,建立了针对高压套管的简化冲击干扰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受冲击电流幅值的影响,高压套管介质损耗因数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由于初始综合电流不同,不同组套管会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根据现场测试,以湖东牵引变电所为例,对变压器高压套管特征数据在线采集、分析,验证该干扰模型。  相似文献   
39.
地铁减振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梳理现阶段地铁减振的程序和规范要求及通常做法入手,讨论地铁减振过度或不当所存在的问题,系统分析规范标准、基础理论和方法、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包括开展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完善方法标准体系、加大环保及环评在地铁项目实施中的介入深度、实施项目全过程分阶段环评、逐步建立环保(减振降噪)管理专项制度等。  相似文献   
40.
主要阐述城市轨道交通静止无功发生器(SVG)设置的必要性和原理。在运营初期、近期的用电负荷较小,功率因数较低;随着用电负荷的增大,功率因数能满足要求。结合主变电所各种运行方式,合理设置SVG的补偿容量,使得功率因数满足供电部门的要求,既有利于提高供电质量、减少电费支出,又有利于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