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14篇
公路运输   177篇
综合类   141篇
水路运输   29篇
铁路运输   48篇
综合运输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齿轨铁路是登山旅游轨道交通适宜的方式,国外已有多处建成实例,我国在此区域仍属空白。齿轨铁路建设需要编制设计规范,桥梁荷载取值是规范编制的重要研究环节。通过对齿轨及轮轨系统分析,大坡度齿轨荷载取值可参照现有轨道交通规范。在桥梁荷载一节,根据齿轨的大坡度以及轨道制式不同,按动态和静态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1)大坡度不会导致恒载、活载等产生额外的水平分力,不会对桥墩构造尺寸造成影响,但列车牵引制动力会增大,列车性能需要提高;(2)轮轨及齿轨的轨道制式不同,齿轨桥梁荷载的牵引制动力不能简单参照现行轨道交通规范中竖向力的10%~15%考虑,应大于此数值;(3)离心力与牵引制动力叠加时,不应对牵引制动力进行折减;(4)冲击系数及横向摇摆力国内研究较少,从齿轨与轮轨的异同点出发,对齿轨上可能导致参数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72.
岩溶隧道风险影响因素及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岩溶隧道突发性、灾难性的地质灾害近年来接连不断,不仅国家财产损失、工期延误、环境破坏,还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究其原因,是对岩溶隧道的风险认识不足,采取措施不力。本文意通过对陆地越岭岩溶隧道风险因素的研究,评估其风险程度,划分地质风险等级,为隧道施工方案的确定奠定扎实的基础。研究结论:通过岩溶隧道风险成因的分析,找出内在因素、外在条件以及工程技术条件对隧道风险的影响程度,删除某些重叠因素。通过研究认识到促使岩溶和岩溶水发育的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是岩溶隧道风险的内在因素,占据风险的主导地位;外在条件及工程技术条件处于辅助地位。据此制订了评分的基本标准和方法,采用计分方式,划分隧道风险等级。同时指出,只要内在因素存在,岩溶隧道就具有高风险的可能。高度风险—极高风险岩溶隧道宜规避。无法规避时,应改变传统观念,将岩溶隧道地质风险降低到可控的程度。  相似文献   
73.
对有下坡道延续进路的继电联锁车站进行自动闭塞设计时,自动闭塞方向电路与下坡道延续进路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及电路设计。  相似文献   
74.
徐琦 《交通标准化》2005,(12):120-122
集料在水泥混凝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水泥混凝土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在水泥混凝土集料集配中,粗集料和细集料的级配是分开的,不像沥青混凝土的集料级配可以有一个综合级配来给出集料级配的范围。  相似文献   
75.
分析西部地区县乡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设计参数的敏感性.通过对路基路面设计参数(结构层厚度和材料模量)的变化对路基路面工作状态影响的研究,得到路面结构强度随各结构层设计参数变化规律,确定路面结构的敏感性层位,推荐出设计参数的建议值,为县乡公路土基强度等级划分及路基路面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6.
指出铺筑沥青混凝土时的混合料组成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即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抗滑性、抗疲劳性和工作度  相似文献   
77.
镇江市公路冰雪灾害天气分级预警与处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镇江地区的冰雪灾害性天气状况,构建以公路管理部门为主体的部门应急管理体系。依循分级预警体系,构建了分级预警响应方式,对部门内外部应急指挥协调与分工逐步明晰,并且依据灾害管理周期模型,对现有管理方式与政策进行了初步整合,尤其在部门分级预警响应、公共沟通治理、量化问责方面做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8.
双车道二级公路纵坡段车辆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双车道二级公路不同坡度、坡长纵坡的大量运行速度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得出车辆运行规律。通过研究纵断面要素(坡度、坡长)与车辆运行速度的关系,确定自变量参数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小车上坡、大车上坡在坡中和坡顶以及小车下坡、大车下坡在坡中和坡底的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车辆运行速度随坡度增加而减小,其变化的幅度受坡长影响;预测模型分别通过了回归等式的显著性检验、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和回归等式应用准确度的检验,所有模型的相对预测误差平均值均小于5%,建立的回归模型精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79.
To accurately estimate real-world vehicle emission at 1 Hz the road grade for each second of data must be quantified. Failure to incorporate road grade can result in over or underestimation of a vehicle’s power output and hence cause inaccuracy in the instantaneous emission estimate. This study proposes a simple LiDA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road grade estimation methodology, using GIS software to interpolate the elevation for each second of data from a Digital Terrain Map (DTM). On-road carbon dioxide (CO2) emissions from a passenger car were recorded by 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 (PEMS) over 48 test laps through an urban-traffic network. The test lap was divided into 8 sections for micro-scale analysis. The PHEM instantaneous emission model (Hausberger, 2003) was employed to estimate the total CO2 emission through each lap and section. The addition of the LiDAR-GIS road grade to the PHEM modelling improved the accuracy of the CO2 emission predictions. The average PHEM estimate (with road grade) of the PEMS measured section total CO2 emission (n = 288) was 93%, with 90% of the PHEM estimates between 80% and 110% of the PEMS recorded value.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instantaneous emission modelling with LiDAR-GIS calculated road grade is a viable method for generating accurate real-world micro-scale CO2 emission estimate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O2 emission predictions to road grade was also tested by lessening and exaggerating the gradient profiles, and demonstrates that assuming a flat profile could cause considerable error in real-world CO2 emission estimation.  相似文献   
80.
陈洪光 《隧道建设》2014,34(7):619-622
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海外工程中,需要参考或使用乌兹别克斯坦相关混凝土规范,鉴于中乌两国规范之间存在差异,为了有助于理解乌兹别克斯坦规范中对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及强度等级等概念的规定,先从数理上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制强度的关系进行推导,然后介绍了两国规范对此的相关规定,进行横向对比,并着重对乌兹别克斯坦规范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制强度的关系进行了解析。乌兹别克斯坦认为:乌兹别克斯坦混凝土标准对配制强度的规定本质上也是基于随机变量的正态分布,要求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具有足够的保证率;混凝土配制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间的计算公式在形式上与我国不同,但可以通过变换化为一致,其本质是一样的;指出乌兹别克斯坦相关机构对2个概念的理解和执行情况与我国有不同之处,需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