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篇
  免费   35篇
公路运输   276篇
综合类   371篇
水路运输   52篇
铁路运输   34篇
综合运输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许云 《路基工程》2011,(3):110-113
为了正确控制橡胶沥青工艺,采用不同胶粉种类、胶粉细度、拌和温度、基质沥青类型等制备橡胶沥青,进行针入度、软化点、弹性恢复以及SHRP等试验,分别测试橡胶沥青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抗老化性能等,研究各因素对橡胶沥青性能的影响,得出20目橡胶粉掺量以16%~18%较为合适的结果。  相似文献   
42.
从多个角度分析水泥稳定碎石的作用原理和强度机理,并对原材料控制、配合比设计、严控水泥剂量和含水量以及施工养护等方面论述了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43.
三灰碎石基层最佳配合比设计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集料最大粒径选择、细料范围控制,确定了集料级配;利用力学强度试验,得到了二灰的最佳比例;通过理论计算与分析,得到结合料与集料的最佳比例;利用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和回弹模量试验,综合各方面路用性能,确定出三灰稳定碎石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44.
矿料级配决定了矿料颗粒间嵌挤力的大小及混合料的密实程度,对路面的抗剪强度影响很大。目前的级配设计方法没有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矿料的性状,只考虑了矿料粒径的大小,矿料性状对级配及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只能通过完成配比后进行试验验证。针对此缺陷,避开了级配设计,采用了可以反映矿料物理、工程和体积指标的CBR-V法,进行广东某高速公路水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5.
以成都绕城高速公路N合同段白家立交桥连续梁施工为例 ,阐述泵送砼施工中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 ,以及其配合比设计中各要素的确定和对其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赵培雪 《中国水运》2007,5(5):41-42
针对太中银铁路ZQ-V标段线路所经地区具有较强的硫酸盐、镁盐侵蚀性,混凝土的抗化学侵蚀性和耐久性要求很高的情况,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对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7.
低掺量水泥固化土的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模袋固化土围埝所用的堤心材料,对低掺量水泥固化土强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主要同搅拌用土的土性、含水率、固化剂的掺量、固化土搅拌的均匀程度有关,同养护条件、固化剂的掺入形式和搅拌用水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8.
自密实混凝土结构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以一定量的超细粉煤灰代替水泥,并经过配比优化可得到力学性能优异的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还对优化配比后的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构件受弯、受剪力学性能和工厂生产实体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表明,该方法成型的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构件无蜂窝麻面、密实性好,具有更优越的抗裂性能和延性,构件和实梁的受弯、剪性能均与振捣成型的混凝土构件相近;试验还表明,振捣将导致自密实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的劣化。  相似文献   
49.
高职院校应重视实践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特色兴校的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品质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和弘扬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50.
生产配合比设计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一个必备阶段,设计成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本文结合昌九高速公路技术改造的施工经验,从原材料选用、集料级配试配、沥青含量设计、马歇尔试验、最佳油石比的确定等方面,介绍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