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131篇
综合类   154篇
水路运输   123篇
铁路运输   67篇
综合运输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2 毫秒
491.
在船舶航行条件下热带气旋强度变化预报的相似离度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提出了在船舶航行条件下利用相似离度作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6—72h强度变化预报的方法,并进行了独立样本预报检验和实船试验,基于相似离度利用“形”和“值”两个方面全面去比较实时样本和历史样本之间的相似程度的优.点,采取了一系列相似离度应用技术,从三万多条历史样本曲线库中寻找最相似的样本曲线的未来变压进行强度变化预报,有利于提高预报准确率,减小预报误差,独立样本的预报检验和实船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简便、迅速等特点,还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是现行船舶航行条件下或岸上气象台站及作热带气旋强度变化预报的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492.
为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层布钢纤维对素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荷载-挠度曲线以及弯曲韧性进行初步探讨,并依次考虑层位和掺量变化对它们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到,层布钢纤维的加入使抗折强度有明显的提高,最大提高了22.6%;由荷载-挠度曲线分析,层布钢纤维改善了混凝土的受力特性,使混凝土的韧性显著改善,在破坏时呈现裂而不断,会出现几个波峰的现象;利用日本JCI(Japan Concrete Institute)SFRC委员会弯曲韧度系数法计算韧度,结果表明,层布钢纤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增强和增韧效应.  相似文献   
493.
高烈度震区独塔斜拉桥在纵、横向地震作用下均需满足相应的抗震性能要求,以唐山市二环路上跨津山铁路独塔斜拉桥为例,该桥综合采用主塔处设置纵向粘滞阻尼器,辅助墩和边墩设置横向粘滞阻尼器的结构体系,分别抵御纵、横向地震。设计对阻尼系数和阻尼指数等进行了详细的参数分析;对合理横向抗震体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阻尼系数和阻尼指数应进行参数分析,并综合考虑梁端梁-墩相对位移、桥塔受力等合理选择。横向阻尼约束体系相对漂浮体系和固定体系更优。本桥减震设计体系合理,取得了很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494.
船舶构件中除了单个形式存在的裂纹外,还有多个裂纹同时存在的情况。多裂纹之间的相互干扰作用使得问题远比单裂纹复杂。本文采用比较简单直观的组合法对平板表面多裂纹的应力强度进行了求解并与FRANC 3D求解的结果比较,两者结果较接近,由此可见组合法可以适应工程要求。因此,在平板表面多裂纹问题求解的基础上,推出了T型构件焊趾处表面多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求解的表达式,从而使T型构件多裂纹复杂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平板多裂纹问题,可以为工程计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5.
耐压舱室在深海中下潜一定深度和收回过程中,受到的水压可以简化为底周期循环应力。在该循环应力作用下,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和结构损伤-安全设计原理,以临界裂纹尺寸的设计方法结合具体工程应用案例计算设备寿命,得出在一定初始裂纹深度和长度下设备的理论使用次数。采用计算机程序实现迭代计算。此应用案例在疲劳的可靠性计算中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6.
通过“柔基强面”共振碎石化路面结构在一条港区市政重载道路的实际应用,分析“柔基强面”共振碎石化新型路面结构在港区市政重载道路工程设计应用技术的难点问题及解决办法,并总结了港区市政重载道路采用“柔基强面”共振碎石化新型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及和现有规范体系很好结合的设计方法和控制要点。对于该路面结构的相关设计应用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7.
为定量评估降雨强度对透水沥青混合料净化路面径流能力的影响,基于搭建的足尺道路路面平台设计了5种降雨强度下单、双层透水沥青混凝土的人工降雨模拟试验,测定了流经透水沥青混合料前后模拟径流雨水的代表性污染物浓度。结果表明:透水沥青混凝土能有效净化径流污染,且双层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污染净化能力显著优于单层透水沥青混凝土,对悬浮物(SS)、总磷化合物(TP)、重金属锌(Zn)、重金属铅(Pb)、总氮化合物(TN)、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25%、74.13%、70.30%、65.14%、63.75%、61.38%;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透水沥青混凝土对径流污染物的净化能力逐渐减弱,通过分析层数、降雨强度对透水沥青混凝土污染物净化率的影响,提出了层系数α和雨强折减系数β,可以通过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结果推算一定降雨强度下实际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污染物净化能力,为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量化环境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8.
罗伟 《都市快轨交通》2021,34(3):108-112
温州市域铁路S1线是我国市域铁路先行先试的示范工程.为了给新建市域铁路环评工作提供参考,在S1线开展了环境振动源强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及建议:相比地面测点,桥面测点的测试数据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市域铁路高架线环境振动源强测试建议采用桥面测点;采用ISO 2631-1:1985计权标准,VLz,max的计算值较采用...  相似文献   
499.
冯国俊  刘诗净  王荣 《水运工程》2017,(12):185-191
基于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有限元模型,研究低强高压旋喷桩正三角形布置和正四边形布置时,桩体弹性模量、桩长、土体内摩擦角对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并分析高压旋喷桩的有效桩长。结果表明:正四边形布置时土体的最大竖向沉降量是正三角形布置时的93%,桩体最大竖向应力值是正三角形布置时的97%,采用正四边形布置要优于正三角形布置;随着高压旋喷桩弹性模量的减小,土体最大沉降量增大,桩体最大竖向应力减小;随着土内摩擦角的增大,土体最大沉降量减小,桩体最大竖向应力减小;当采用正三角形或正四边形布置时桩长超过10 m时桩体最大竖向应力基本不变,因此低强度高压旋喷桩有效桩长约为10 m,与文献计算结果和设计取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00.
The ultimate strength assessment of platings affected by random corrosion wastage is a key factor for the reliable design of new ships and th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of aged structures, as pitting corrosion wastage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ultimate capacity of platings under compression. In this respect, significant efforts have been undertaken in the last decade to assess the ultimate strength drop-off of pitted platings under compression and several interpolating design formulas,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FE simula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Nevertheless, current Rules and guidelines don't provide any explicit strength check criterion for pitted platings. Hence, the main aim of current research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framework for the ultimate strength assessment of pitted platings, based on a stochastic approach and the endorsement of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 new formula, which allows evaluating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he plating ultimate strength in presence of random corrosion wastage, is developed. Subsequently, a benchmark study is carried out, to compare the new formula with the existing ones available in literature and a wide set of FE simulations, carried out by Ansys APDL. Current results are discuss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formula is verif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