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34篇
公路运输   240篇
综合类   181篇
水路运输   12篇
铁路运输   37篇
综合运输   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松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113-114,137,383
新篁南枢纽与横梁北互通形成复合互通,是长春至深圳国家高速公路南京段重要的控制性节点之一。该文通过交通流率、交织强度系数、交织区状况评价指标等确定复合互通交织区的服务水平。系统计算表明复合互通的服务水平满足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62.
双喇叭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立交形式,其改扩建涉及的影响因素多,改扩建设计的难度大。分析了双喇叭互通式立交改扩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影响因素,并以我国北方某条高速公路的互通式立交改扩建为例,探讨了双喇叭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方案的比选问题。  相似文献   
63.
张明武 《交通科技》2012,(5):106-108
双喇叭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立交形式,其改扩建涉及的影响因素多,改扩建设计的难度大。分析了双喇叭互通式立交改扩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影响因素,并以我国北方某条高速公路的互通式立交改扩建为例,探讨了双喇叭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方案的比选问题。  相似文献   
64.
互通立交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上的车辆实现交通转换的重要设施.就从互通立交的位置选择,型式选择和几何线形的布设等方面对山区互通立交几何线形设计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5.
重庆绕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绕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众多,造成互通立交之间的间距较小,为使立交间距既满足最小间距要求又不影响绕城高速公路作用的发挥,笔者通过对绕城高速公路立交特征的分析,并根据JTG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立交间距的规定,结合重庆和国内其他城市已建城市环线高速公路小间距立交设置的成功实例,对城市环线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密度进行探讨,并提出城市环线上小间距立交对策措施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66.
针对江阴至太仓高速公路峭岐枢纽多次跨越道路和河流且多为斜交的复杂状况,对其主线桥和匝道桥的结构设计和施工进行了介绍。结果表明,通过采用正交或反对称布孔、斜桥正做等技术措施简化了桥梁结构形式,通过采用独拉墩和错孔布置钢箱梁等施工措施有效地达到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目的。  相似文献   
67.
文章结合现行规范的要求对集散车道进行分析,比较全面地对集散车道的定义、作用、设置原则及接线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城市互通式立交集散车道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8.
文章分析了综合客运枢纽的定义及影响布局规划的因素,提出了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原则、规划方法及江苏省综合客运枢纽分类标准、交通衔接要求、布局方案,并从统筹规划、资金筹措、土地预留、部门协调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9.
将模糊数学的概念、原理应用到立交线形优化设计中,以立交平面线形设计中的2种基本线形—圆曲线、缓和曲线作为构成立交线形设计中的线形元,并且考虑了行车条件、线形几何约束、超高要求等约束条件,以及影响参数取值的因素的模糊性,提出了比传统的优化设计方法更为科学、合理的模糊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模糊优化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其解法.  相似文献   
70.
以“以人为本”为原则,基于对安全因素的考虑,提出了一套以安全为核心的立交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安全指标体系,并采用AHP与GST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全指标及其他各层指标的相对权重系数进行了确定和检验。借助GST中的灰色关联分析,计算了立交方案的综合关联度,并最终确定出最优方案。通过工程实例的计算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评价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