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1篇
  免费   1016篇
公路运输   3721篇
综合类   1342篇
水路运输   175篇
铁路运输   1990篇
综合运输   47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380篇
  2019年   364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645篇
  2013年   505篇
  2012年   670篇
  2011年   719篇
  2010年   562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459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设计规范作为行业强制性设计要求为依据,应是严谨、严肃的,但它同时又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通过对新《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使用中发现的与其它相关标准、规范的协调性、隧道建筑限界与内轮廓、钢纤维喷射砼等几个问题的探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供同行研讨、参考.  相似文献   
202.
厦门海底隧道在海域浅滩段有长约610 m穿越富水砂层,是该工程施工的难点.介绍了隧道穿越该段富水砂层的施工方法.阐述了地下水控制和砂层加固处理的关键施工技术.该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和降水井控制地下水,并与隧道内采用超前预注浆固结砂层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已安全穿越砂层最危险段,可供同类地质条件下的地下工程施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203.
地铁车站施工对临近地铁隧道的保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越来越多的基坑工程涉及到对既有地铁区间隧道的保护,以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愚园路站为工程实例,介绍了为保护临近的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区间隧道所采取的一系列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如:将大基坑划分为小基坑进行施工,采用框架逆筑法,采用钢筋凝土支撑与钢支撑相结合的支撑体系,重视监测等.旨在提出一套系统的保护方案,从而指导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204.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尚荣丽  张生瑞 《公路》2006,(12):127-130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是对隧道交通安全运行环境的优化,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减轻事故的严重程度,提高道路服务水平,保证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行车。本文以京珠高速公路韶关段隧道为例,对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探讨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的致因因素,提出了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的设计思路,然后从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以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并探讨了其运作模式,最后分析了该交通安全保障系统的关键技术,以保障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运营的可靠性、先进性、实时性、可用性以及高效性。  相似文献   
205.
公路隧道安全模糊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公路隧道安全评价方法,针对公路隧道事故的多发性及其安全的重要性,提出对于公路隧道安全这个复杂的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人机系统,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安全评价,建立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运营中的公路隧道进行安全评价,得到了符合实际的安全现状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06.
阐述了地质超前预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了PUSLE-EKKO系列地质雷达系统构成及探测原理,举例说明PUSLE-EKKO地质雷达在公路隧道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7.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种有效的复杂工程信息综合管理方法,为了实现隧道类岩土工程信息在BIM模型中进行清晰、规范表达的目的,将IFC标准文件针对隧道领域进行相应拓展,实现了不同平台之间信息无损交互传递.通过参数化族建模方式创建隧道构件族库,采用坐标定位的形式拼装隧道工程模型,并将所建立的模型参照IFC拓展标准进行实体...  相似文献   
208.
针对特长公路隧道常规分段纵向式通风系统运营费用昂贵的问题,提出采用双洞互补与竖井送排相结合的改进型混合通风方式。在理论分析的前提下给出换气横通道与竖井的合理结合方案,详细推导适用于超出常规双洞互补通风方式限制长度的隧道的改进型混合通风方式计算方法;通过比较传统分段通风方式和改进型混合通风方式的交通风与隧道结构利用效率,对改进型混合通风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工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型混合通风方式与常规分段纵向式通风方式相比,前者有效地提高了交通风的利用率,降低了由于交通风太过富余而对隧道通风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在最不利的行车阻滞工况下,改进型混合通风方式需要通过竖井进行送排的风量之和由1 723.06 m3·s-1降至804.62 m3·s-1,降幅达53.3%,有效地减少了轴流风机的功率,降低了对竖井的设计要求;在隧道通风最不利工况下,射流风机的配机功率提高了84%,轴流风机配机功率降低了52.4%,虽然射流风机购置费用增加,但总配机功率仍然减少13.1%,极大地节省了运营费用;在土建方面,改进型混合通风方式增加了2个横风道,取消了部分送排联络通道,相互抵消,但竖井的规模减小,土建费用有所下降;改进型混合通风方式增加了2条排烟通道,解决了双洞互补通风方式中火灾排烟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9.
为了探索绿泥石片岩地层大跨度公路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及合理支护形式,以陕西省宝(鸡)汉(中)高速公路连城山隧道工程为依托,针对采用单层I22b、双层I22b和双层HK200b钢架的3种初期支护形式,通过对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进行现场量测,对比分析了不同初期支护形式的变形控制效果,提出了大跨度公路隧道软岩大变形控制方法和支护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大预留+双层HK200b钢架分次强支护+大管径长锁脚锚管+深仰拱”联合支护体系能有效控制隧道大变形灾害,避免初期支护变形侵限及频繁拆换拱;该支护体系中第1层初期支护钢架的刚度不宜太弱,以避免因其刚度不足导致的局部失稳和局部拆换问题;试验断面第2层初期支护的接触压力约占第1层初期支护围岩压力的61%,二次衬砌接触压力约占第1层初期支护围岩压力的40%;调整仰拱曲率对于优化结构受力和防治仰拱底鼓作用显著;基于对连城山隧道试验断面围岩压力和径向位移的统计分析,建立了不同支护阶段和不同刚度下的围岩-支护特征曲线,揭示了围岩与支护的相互动态作用机制和“多层分次强支护”大变形控制方法的支护作用机制;结合连城山隧道大变形处置实践,总结提出了“三台阶留核心土法+大预留、多层、分次支护+大管径长锁脚锚管+深仰拱”的大变形控制技术、“不侵限、不换拱、不破坏压密区”的大变形防控理念及“大断面、少分步、快挖快支”的施工原则。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10.
二次衬砌施作时机一直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为此,依托在建成都-兰州铁路典型千枚岩隧道工程,基于隧道变形长期监测结果,分析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时程特点,考虑软岩隧道荷载特点,确定了二次衬砌施作时机原则;考虑隧道测量丢失变形,提出软岩隧道第1稳定阶段变形量确定方法;通过现场实测变形数据统计回归,基于一定保证率确定不同大变形等级和不同断面下的软岩隧道二次衬砌施作时机,并进行现场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刚度的初期支护可以实现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前期变形稳定,但无法保持围岩长期稳定,二次衬砌应该在初期支护变形达到第1稳定阶段后施作,既可以减少二次衬砌荷载,又可以控制围岩变形;采用指数函数拟合软岩隧道变形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参数差异性较大,同时在确定隧道第1稳定阶段变形量时应考虑测量丢失变形;轻微、中等大变形段拱顶下沉变形速率小于0.1~0.2mm·d-1,边墙收敛速率小于0.5mm·d-1,严重、极严重大变形段拱顶下沉变形速率小于0.4mm·d-1,边墙收敛小于0.6mm·d-1,即可进行二次衬砌施作;轻微大变形段、中等大变形段和严重大变形段分别在隧道开挖45~55 d,55~60 d和80~90 d后达到二次衬砌施作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