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14篇
综合类   28篇
水路运输   26篇
铁路运输   38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北京地铁5号线天通苑站至天通苑北站之间铺设了一段长为171 m的梯形轨枕轨道试验段.为了得出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实际情况的轨道不平顺谱,对梯形轨枕轨道试验段进行了轨道不平顺测量,并对轨道不平顺功率谱进行了拟合,得出了拟合曲线的特征参数.通过对测量结果进行幅值分析和功率谱分析可知,北京地铁5号线梯形轨枕轨道试验段的轨道平顺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72.
简述单线区段到发线车站电码化的设置原则,对到发线叠加ZPW-2000系列电码化设计的2种主要类型进行分析,对电路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进行小结。  相似文献   
73.
樊之夏 《中国造船》2007,48(B11):65-69
对于大型深水导管架的海上安装,当其吊重超过现有浮吊起重能力时,采用导管架从驳船上滑移下水是一种提高浮吊利用率、通常也是唯一可行的导管架安装方法,承担这种作业的驳船必须是具有特殊装备和功能的下水驳船。  相似文献   
74.
研究了基于单炮小药量震源激发地震波场,24个三分量检波器拾取反射波的单炮多道隧道反射波超前预报数据采集排列。现场试验表明,其预报精度与同样基于地震反射波原理的TSP方法一致,但由于数据采集仅需一次放炮激发,且炮点位置可在边墙上,也可在掌子面上,极大地降低了数据采集的时间和风险,提高了现场施测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75.
D型便梁在小半径曲线及小线间距区段的应用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型便梁在既有线的顶进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 ,在小半径曲线及小线间距区段下D型便梁的架设计算对设计与施工也有着其实际的使用价值。就该问题进行展开 ,阐明D型便梁在各种曲线半径下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76.
轻轨线路采用正常线间距单渡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正常线间距单渡线在中国未被采用的原因,依据列车通过单渡线夹直线时稳定性及乘客舒适性条件,举例说明了采用正常线间距单渡线是能够满足行车稳定性和乘客舒适性条件的.提出了正常间距单渡线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其夹直线处短轨及其绝缘接头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77.
500 TEU多用途集装箱船外舾装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描述了500 TEU多用途集装箱船的锚设备、舵设备、集装箱绑扎及支柱、小舱口盖、货舱梯的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78.
为提高双动力船用客梯安全性,加强环保,对船用客梯车液压系统的双动力改造升级。分析船用客梯常见故障及原因。提出采用电机、柱塞泵方案,提高系统压力,解决液压锁打不开、四液缸起升不同步的难题。以电力驱动为主要动力,有效降低排放,实现节能环保。实现了安全可靠的双动力设计。  相似文献   
79.
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轻轨"工程东标段盾构双线从Depot车站始发到EM Hamoshavot车站接收,盾构始发间距仅为0.69m,拱顶埋深约5m。针对此浅埋微间距隧道盾构始发施工,从洞门密封、地下连续墙与中隔墙浇筑、推力计算、降水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洞门密封环和Bullflex止浆袋技术有效解决了洞门密封的问题,中隔墙的设置可以防止后行隧道对先行隧道产生不利影响;合理计算并设定盾构掘进参数,可有效降低浅埋隧道在掘进过程中引起的地表变形。  相似文献   
80.
将鱼尾板简化为"铰+扭转弹簧”结构,建立了鱼尾板静弯矩的简化算法,与较为准确的双层叠合梁方法相比,误差约为±10%比照钢轨动弯应力算法,对其中的速度系数和横向水平力系数进行了适当修正,建立了鱼尾板动弯应力准静态算法,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算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