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1篇
  免费   232篇
公路运输   570篇
综合类   474篇
水路运输   543篇
铁路运输   1131篇
综合运输   3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邓志刚 《隧道建设》2020,40(Z1):194-201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地应力复杂多变的特点,为满足该类隧道动态设计对地应力资料的要求,提出基于上台阶开挖后拱腰水平收敛与拱顶下沉的相对比值并结合开挖揭示的围岩情况,建立二维数值模型反算地应力的方法。以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中义隧道为例,对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研究表明所述方法具有无需地应力测试、计算方便的优点,施工期间可用于地应力分析、预测。中义隧道典型区段地应力反算结果表明: 1)隧道出口及2号横洞工区的地应力分布特点并不相同; 2)围岩及埋深差别不大的区段,隧道水平收敛变形出现较大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应力侧压力系数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2.
Optimum values are selected for the suspension damping and stiffness parameters of complex car models, subjected to road excitation, by applying suitable numerical methodologies. These models result from a detailed finite-element discretisation and possess a relatively large number of degrees of freedom. They also involve strongly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due mostly to large rigid body rotation of some of their components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nnection elements. First,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gaining some insight into the dynamics of the mechanical models examined, resulting when the vehicle passes over roads involving typical geometric profiles. Then, the emphasis is shifted to presenting results obtained by applying appropriate optimisation methodologies. For this purpose, three classes of design criteria are first set up, referring to passenger ride comfort, suspension travel and car road holding and yielding the most important suspension stiffness and damping parameters. Originally, the optimisation is performed by forming a composite cost function and employing a single-objective optimisation method. Since the design criteria are conflicting, a multi-objective optimisation methodology is also set up and applied subsequently.  相似文献   
153.
以《地铁设计规范》为依据,从车辆运用及维修角度,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车辆基地的资源共享,包括车辆检修、段场共址建设、综合维修、物质供应和管理、技术培训、专用设备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原则和注意事项。车辆基地资源共享不仅可满足车辆检修维保的功能需要,同时可有效避免或减少重复建设,节省工程投资,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54.
以北京地铁 8 号线平西府车辆段为例,介绍 轨道交通用地综合开发的社会经济意义,结合工程实 践分析车辆段综合利用的思路,系统梳理综合利用实 施策略、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开展车辆 段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5.
以南昌地铁1号线诱发的环境振动对"八一起义纪念馆"影响为工程背景,运用傅里叶变换法和有限元软件ANSYS,分别建立列车-轨道结构双层梁模型和大地-建筑物有限元模型。以水平速度为评价指标,仿真分析轮轨竖向力作用以及竖向力和横向力共同作用对古建筑物的振动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铁引起的建筑物振动为低频振动;随着楼层的增加,建筑物水平振动逐渐增大;横向力对建筑物的振动能量分布没有影响,对水平振动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对x方向影响较大;该建筑物振动没有超过标准。  相似文献   
156.
大型车的混入对高速公路交通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交通事故情景下。为了引导事故条件下驾驶人和组织者做出高效准确的决断,将考虑了大型车混入率的动态空间占有率模型引入到交通波模型,构建干涉与非干涉情景下的交通事故影响模型。以郑尧高速为例,对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分别对干涉情景下的疏散时间、疏散量以及事故发生的位置,车辆数等指标与事故影响程度的指标(包含事故最远排队长度,事故持续时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疏散时间与事故影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疏散量与事故影响程度成负相关关系,而事故发生点与上游匝道之间的距离与其关系不大;道路服务水平为0.456,车辆数为1 321 veh·h-1时,为了使得分合流区不受影响,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景下,应将大型车混入率控制在50.1%以下,使得最远排队长度在10 km内;当大型车混入率大于58%时,将很难通过干涉引导避免对上游分合流区产生影响;在35 min以内采取干涉措施的效果最为明显,而大于35 min时,事故持续时间会发生一个急剧的增加,不利于路网恢复,之后事故恢复时间将趋于平稳;对道路交通量进行模拟可知交通量每增加50 veh,疏散时间和距离增加的范围为[1.5 min,3.6 min]和[1.209 km,1.543 km]。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事故诱导策略制定和疏散效果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7.
一种轻型天线稳定平台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大振动、冲击、强电磁干扰、倒单摆式大惯量负载等特殊要求的轻型天线稳定平台的机电一体化设计.可对类似的应用提供有用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8.
通过对几个已建工程的回顾,归纳了我国插入式大圆筒岸壁水工建筑物通常的设计思路,并结合前苏联(俄罗斯联邦)、日本、英国等国家的相关结构设计规范或标准以及格型钢板桩(管)岸壁结构的设计思路或计算方法,对插入式大圆筒岸壁结构的使用条件、设计思路进行了统计归纳和对比分析。在总结现有设计与施工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插入式大圆筒岸壁结构的使用条件和结构设计的新思路,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159.
思南东互通管理区滑坡发生后,进行了多种手段的地质勘察工作,但勘察结果似有多处矛盾,难以对这一危害巨大的滑坡做出准确定性和评价。对此,全面分析了该滑坡的变形机理,指出看似矛盾的数据其实是该滑坡变形过程和机理的真实反映,是掌握该滑坡特点的基础资料。分析结果证明:在分析滑坡变形机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滑坡的措施,治理结果表明,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研究成果对同类型滑坡的勘察评价及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0.
尤艳发  李贵平 《客车技术》2012,(1):44-45,48
介绍引起大客车制动失灵的一些故障,针对这些故障给出了预防措施和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