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7篇
  免费   305篇
公路运输   1078篇
综合类   811篇
水路运输   766篇
铁路运输   798篇
综合运输   6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针对商漫高速公路N25标瓦房沟隧道左线进洞,分析了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进洞方案,确保安全进洞,可以为以后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2.
针对地面激光扫描仪外业获取的海量线路点云数据,核心解决线路点云的专业化处理与利用问题。结合铁路线路技术特征,进行线路点云预处理研究,主要包括线路点云数据配准、采用基于几何特征的传统分割方法结合CCD影像信息进行线路点云数据分割,再经过除噪平滑处理后,对离散点云数据集进行封装处理,进而为后续正向CAD设计数据的提取提供基础操作模型。提出线路点云可视化对象重构方法,基于离散数据点曲率为主的几何特性估算,初步判定线路主点及变坡点信息,进而在不同主点范围内,通过特征截面的构造获取线数据和面数据。重构的线路点云数据符合正向设计习惯,基于此获得的连续钢轨走行面数据可用做线路几何形位判别指标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83.
交叉环线由于受线路条件影响小等优点,经常与计轴结合做为自动闭塞系统使用,尤其是在线路条件恶劣的长大隧道内,为了适用于更长的隧道,基于现有工程中应用的系统,探讨通过对通道补偿、减少功率消耗环节、升级器材以求取得更长传输距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84.
该文以某地下车库工程为实例,介绍了基坑施工在管线穿越的情况下,采用高压摆喷桩和SMW工法相结合的围护设计、型钢支架架空管线的方案,以及支撑拆除过程中的管线保护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管线,降低了建设的成本,加快了工程的进度。  相似文献   
985.
横风下高速列车非定常空气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大涡模拟(LES)数值计算方法,对均匀定常横风下高速列车的非定常空气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到横风下列车车体所受空气动力的时域及频域特性、列车周围非定常流动结构及相应非定常流场特性。对计算结果分析表明,即使在均匀定常横风下,列车所受空气动力也存在明显的非定常性。对于所研究车型,这种非定常空气动力的特征频率出现在11 Hz以下,并且主要峰值集中在0~3 Hz区间,这与列车系统本身的固有振动模态频率接近,存在横风引起列车系统共振,进而发生列车倾覆的可能;同时研究表明,横风下列车周围流场非定常特性与列车所受非定常空气动力特性在频域中存在对应关系,可以通过测量非定常流场确定列车非定常空气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986.
为定量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弯道路段不同半径条件下,线形诱导标志和反光环对驾驶员曲率感知的影响,基于室内仿真试验,选取20 名驾驶员作为被试,分别测量驾驶员在不同试验场景条件下的弯道错觉程度,并对试验数据展开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1)采用线形诱导标志的隧道弯道视线诱导方法,驾驶员弯道错觉表现为高估弯道半径,且仅在半径为200~400 m 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诱导效果,弯道错觉程度小于7%;同时,驾驶员的弯道错觉程度与隧道弯道半径显著正相关,与线形诱导标志的可见个数显著负相关。2)采用反光环的隧道弯道视线诱导方法,驾驶员的弯道错觉程度仅与反光环的可见个数存在显著负相关,且随着可见反光环布设个数的增多(4~6 个),会导致驾驶员低估半径的错觉程度过大(>-20%),不利于驾驶员安全行车。3)在隧道弯道路段(200~1 800 m),当可见反光环为3 个时,不同半径下的弯道错觉程度均小于布设线形诱导标志的方案(小于5%)。因此,采用在隧道弯道路段布设3 个可见反光环的方法更有利于提高驾驶员的曲率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987.
根据强夯处理高填方时土体存在局部大变形的特点,采用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导出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动力平衡方程,对高填方强夯处理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夯坑形状、土体应力变化及塑性区开展等结果,并依据数值模拟结果对强夯加固的主要设计参数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88.
Complex policy frameworks guide the management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GBR) at multiple decision-making levels. Mounting pressure on its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suggests that further improvements in governance are required. There has been little examination of the role of policy actors in addressing complex governance challenges in large scale marine protected areas (LSMPAs) involving multi-layered governance conflicts across diverse contexts. Framed by street level bureaucracy, pragmatic planning theory, and lessons from MPA governance,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policy actors improvised and collaborated to advance outcomes in the GBR LSMPA. We assessed practice-focused oral histories with experienced policy actors who negotiated agreements and achieved policy outcomes in the GBR between 1985 and 2016. These policy actors were skilled improvisers, alternating between roles as democratisers, mediators, and negotiators. They used collaboration and facilitative leadership to advance policy in the face of governance problems. This enabled them to adapt policy across multi-level decision systems, address power and information imbalances, and generally deal with conflict and uncertainty.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mprovisation will assist governments and others to address complex challenges in LSMPAs.  相似文献   
989.
为合理确定城际铁路与地下道路共构设计时隧道匝道汇入主体结构的大断面方案,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 Civil分别对平顶顶板、折板形顶板及拱形顶板3种方案进行建模计算,分别对不同方案的位移、应力、弯矩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拱形顶板与折板形顶板的受力性能均优于平顶顶板,且刚度增大,应力分布合理,弯矩值大幅度减少。综合考虑施工难易程度、工程量等因素,结论是选用折板形式作为隧道与城际铁路合建段大断面的顶板施工方案,具有结构受力合理、施工技术成熟、工程造价可控三大优势。  相似文献   
990.
可视化技术能够以突出的细节画面再现实验或模拟的过程和结果,使研究人员观察到数据中的隐含现象,进而深入分析实验的结果。利用Dephi编程,以"沉入式大直径圆筒结构施工期稳定性实验研究"的数据和结论为例,应用可视化技术研究开发了可视化软件。该软件可以判断在施工期大圆筒是否满足稳定性的要求,可将数值模拟或物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在屏幕上动态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