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54篇 |
免费 | 60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786篇 |
综合类 | 3958篇 |
水路运输 | 1176篇 |
铁路运输 | 2129篇 |
综合运输 | 3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7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102篇 |
2021年 | 239篇 |
2020年 | 283篇 |
2019年 | 138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128篇 |
2016年 | 106篇 |
2015年 | 191篇 |
2014年 | 805篇 |
2013年 | 746篇 |
2012年 | 1090篇 |
2011年 | 1098篇 |
2010年 | 946篇 |
2009年 | 791篇 |
2008年 | 833篇 |
2007年 | 1081篇 |
2006年 | 990篇 |
2005年 | 558篇 |
2004年 | 300篇 |
2003年 | 249篇 |
2002年 | 153篇 |
2001年 | 134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31.
结合广州新光大桥采用1:10的缩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有限元分析,根据相似理论设计了加载方案和配重方案,针对缩尺模型重力效应问题,采用加多点施加竖向荷载的方式补偿。重点研究了三角刚架在施工阶段中斜腿悬臂施工时对拉预应力杆的张拉力和放张时机,以及斜腿由悬臂变为刚构的体系转化过程中的正应力发展和分布规律、混凝土开裂可能性等问题。依据试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对三角刚架的施工方法以及预应力张拉、拉杆拆除等重要施工工艺进行了深入讨论。结果表明在施工阶段三角刚架的最大压应力出现在斜腿根部、最大拉应力出现在斜腿项部,预应力张拉及拉杆拆除的顺序对拉应力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32.
分岔隧道连拱段至小净距段的过渡处,中墙由钢筋混凝土变为原岩,施工过程十分复杂。采用三维数值方法和施工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分岔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数值模拟了无支护开挖和施加锚喷、二次衬砌支护后隧道的受力及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支护后稳定性显著增强,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一致,隧道整体稳定性较好,但是中墙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靠近连拱段的小净距段稳定性较差;锚喷、衬砌支护对于减缓围岩应力集中程度,减少塑性区、降低位移量有明显效果。最后在保证隧道安全的基础上提出了隧道支护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933.
934.
程伟广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4,31(9):56-59
通过实体工程铺筑情况,从原材料、生产拌和及摊铺碾压等方面确定了添加废旧胶粉的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案和关键控制项目,并基于现有机械设备及施工技术水平,对拌和设备、运输设备、摊铺设备以及碾压设备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添加废旧胶粉的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控制要点,从而有效保证路面的施工效果,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35.
936.
箱梁预制节段吊装过程吊点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箱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体外预应力技术和先进架桥设备技术的完善和标准化,使我国箱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以苏通大桥7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箱梁预制吊装施工为例,对预制节段吊装进行受力分析。将吊装过程分为加速阶段、减速阶段、平稳阶段,重点研究加速阶段与平稳阶段的吊点应力,得出吊点应力随起吊加速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937.
以高墩大跨曲线刚构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欧拉稳定理论,利用空间有限元法,考虑可能的不利荷载工况,对最大悬臂状态和成桥运营阶段的结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研究表明:最大悬臂状态是施工过程中最不稳定的状态;对该桥结构稳定性起控制作用的是恒载,活载、风荷载、温度等对桥梁稳定影响不大或者比较小;在悬臂浇筑阶段,曲线刚构桥墩顶的横向位移显著增大,在成桥阶段时影响较小,尤其是风荷载的影响;得出高墩大跨曲线刚构桥墩高、曲率半径与稳定特征值之间的关系,为同类桥梁的设计、施工及线性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8.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为(200+2×850+200)m三塔悬索桥,该桥北锚碇为"带孔圆环+十字隔墙"重力式沉井基础,沉井外径66m,高43m;1号塔基础为44根φ2.0m钻孔灌注桩,2号塔基础为39根φ2.8m钻孔桩;3号塔基础为20根φ2.8m钻孔桩;南锚碇为"圆形嵌岩地下连续墙+内衬"结构形式,地下连续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径68m,壁厚1.5m。根据该桥基础特点,北锚碇沉井采用3轮接高、3次下沉施工;1号塔基础采用筑岛、双排防护桩施工方案;2号塔基础采用先钢围堰后平台的施工方案,钢围堰采用气囊法整体下河;3号塔基础采用先平台后围堰、单排钻孔防护桩施工方案;南锚碇采用液压铣槽机配合冲击钻施工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939.
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