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0篇
  免费   198篇
公路运输   1063篇
综合类   704篇
水路运输   741篇
铁路运输   547篇
综合运输   5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731.
为了分析公路运营中超重荷载对桥梁的影响,以陕西省府谷-店塔公路上运煤超载车辆为调查对象,根据车辆装载特点和轴型分布特征,将超载车辆分为9种类型,分析了9种车型的超载、超限情况;利用线性回归,得出超载与超限的函数关系。利用等代荷载方法,与公路-Ⅰ级荷载相比较,确定出9种车型的限载系数和限载标准,评价了限载后车辆荷载特性,认为车辆限载后宜使用多轮、多轴运营车型。  相似文献   
732.
中、英、美规范温度梯度效应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英、美3国公路桥梁相关规范介绍的方法,对常见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温度梯度效应及其在组合应力中的贡献进行分析与比较.通过对比,认为中国2004规范规定的温度梯度效应较大,而且在抗裂方面要求较严格,建议对我国已建桥梁结构由于温度梯度效应造成的病害进行调查、分析,更合理地确定其分项系数.  相似文献   
733.
苏龙  胡章立  杨絮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2):51-53,57,10
以贵阳市某匝道桥横梁施工事故为工程背景,重点对横梁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初次检测结果及施工现状,各参建方及时、果断地采用了重新穿索张拉预应力的方案,检测结果表明本事故的处理方案是合理的,效果是明显的,有关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34.
该文以福州市三环路二期工程福泉互通立交桥现浇箱梁钢管贝雷支架中支墩软土地基模拟荷载预压技术实践为例,介绍城市高架桥现浇箱梁的钢管贝雷支架中支墩软土地基模拟荷载预压新技术,希望能对类似工程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35.
张维全  杨玥 《交通标准化》2009,(17):114-116
利用ANSYS建立典型的半刚性路面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比较动载与静载下力学响应的不同,结果表明动载下的响应偏小。另外,通过改变命令流参数,计算不同速度下的响应结果,发现车速较高时,路面的力学响应反而偏小。  相似文献   
736.
为研究浮体在波浪中的运动,工程中采用基于刚体运动学的理论,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箱体在六个自由度的耦合运动方程。采用修正的切片法计算了箱体在规则波中运动的附加质量、附加阻尼和静水恢复力,并以纵摇和垂荡两个运动模态为例,在频域和时域内计算了浮体在规则波中两个运动模态的波浪载荷和运动响应,并对运动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37.
通过分析国内外移动式线路动态加载试验车(装置)技术水平和现状,提出我国研制移动式线路动态加载试验车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我国移动式线路动态加载试验车的主要功能和技术参数,并与国外同类设备进行比较,提出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研制原则。  相似文献   
738.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该技术具有分布式测量、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本文将此技术应用于岩溶区灌注桩检测,研究岩溶区灌注桩荷载传递规律和桩身附近溶洞存在位置,通过钢筋应力计测量结果验证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岩溶区灌注桩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实现岩溶区灌注桩完整性的分布式检测功能,并能判断桩身周围溶洞存在位置区间。相对于钢筋应力计、应变片等传统的检测方法,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和更广的测量范围。  相似文献   
739.
为研究动荷载作用下公路钢桥涂装层与基体间的协同变形和破坏机制,开发了钢结构涂装层试件的动荷载试验系统,研究了疲劳荷载作用下涂层的破坏模式、附着力、弹性厚度、应变等随循环加载次数的发展规律。结合涂层破坏模式和发展规律,构建了涂层疲劳累积损伤度的计算模型,提出了基于损伤度的涂层破坏分级方法,并结合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疲劳荷载将引起涂层的附着力下降、弹性厚度降低和应变松弛,进而导致涂层出现附着破坏、内聚破坏及其组合。涂层附着损伤度是涂层损伤的主要因素,且随加载次数持续增大,当加载次数较大时内聚损伤贡献突出。试验涂装体系在22万次应力循环后附着损伤度最大为0.34,内聚损伤度最大为0.27,总损伤度达0.61,属于严重损伤。提出的损伤度模型及破坏分级方法与试验规律吻合良好,可应用于公路钢桥涂装层受动荷载作用下的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740.
The integrity of mooring chains is essential to the safety of a range of offshore platforms. However, mooring line failures are occurring earlier than their design lives, with a high number of these failures occurring due to fatigue. Early in the fatigue life of the component fatigue initiation processes occur, where the fatigue hotspot is sensitive to the mean load and there is plastic strain accumulation from the multiaxial stress-strain responses of the material, leading to cyclic plastic damage accumulation. The traditional SN approach suggested by mooring standards does not consider these effects, and it is proposed that this lack of consideration under low-cycle fatigue conditions is the reason for the current non-conservative fatigue assessments of mooring chains. This paper aims to develop a fatigue approach based on a critical plane multiaxial fatigue criterion for mooring chains that can consider the damage-induced by the cyclic plasticity and the mean load effect, to investigate the importance of incorporating low-cycle fatigue into the mooring chain life prediction. To develop the critical plane approach, the multiaxial stress-strain states are extracted for the critical plane at the fatigue hotspot from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a mooring chain. This is then correlated with a fatigue life prediction provided by conventional fatigue design data. It uses a simulation of an FPSO as a case study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low cycle fatigue, which shows that the mean load effect is significant in reducing the fatigue life for mooring chain applications, while the effect of fatigue damage-induced cyclic plasticity is limited. The fatigue damage accumulation predicted by the critical plane approac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SN approach and should be accounted for in mooring line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