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6篇
  免费   1027篇
公路运输   3748篇
综合类   1426篇
水路运输   160篇
铁路运输   2009篇
综合运输   48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365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653篇
  2013年   515篇
  2012年   672篇
  2011年   719篇
  2010年   583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斜拉桥独塔施工状态风载内力的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均匀流和紊流风场中的桥我洞试验所测得的桥塔空气力静系数及塔顶抖振响应的位均方根,采用线性叠加法及有限法反演,给出设计风速塔底控制截面的顺风向静风及抖振动内。  相似文献   
992.
纵向通风在经济上有显著的优越性, 近年来在国外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成渝高速公路工程实践表明, 在目前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 中长距离隧道积极推广射流式纵向通风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3.
刘大洋  韩坤林  潘东宏  王政荣  张朋 《公路》2022,67(1):254-258
以大型桥隧集群智能运营维护为背景,研究BIM技术在大型桥梁隧道集群运维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基础设施数字化技术,桥隧构件级解析与编码技术,巡查、检测、监测、养护等多业务协同技术,静态、半静态、动态实时等多元数据融合技术,以及数据集成可视化交互等技术.并以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工程大型桥隧集群为应用案例,介绍了研究成果的工程应...  相似文献   
994.
强岩溶区隧道施工中隧底最小安全厚度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臧守杰 《隧道建设》2007,27(5):17-19
岩溶隧道底板以下既有溶洞对隧道施工安全及铁路运营有直接的影响,分析、评价岩溶隧道底板的稳定性是岩溶隧道施工的关键问题之一。采用荷载传递线的概念,提出了岩溶隧道底板最小安全厚度的半定量评价方法;采用弹性理论建立了在岩体按抗拉和抗剪强度准则基础上的岩溶隧道底板岩层的最小安全厚度的理论公式,为施工期岩溶隧道底板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文章从三峡水库泥沙入库量的减少以及三峡水库对泥沙的拦截作用两个方面分析了三峡水库对长江中下游河床冲刷的影响,具体剖析了现有冲刷数值模拟的最大冲刷量远较实际冲刷量为小的原因,因此得出了在三峡以下长江中下游不宜采用沉管法修建长江水下隧道的结论。对于重庆地区朝天门两江隧道的修建方案问题,文章在分析了决定修建沉管隧道方案可行性的两个关键参数,即河床水深和水流流速后,指出只要采取相应工程措施,采用沉管法修建两江隧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6.
黄土地区的湿陷性黄土路基常因处治不当而发生变形沉陷.陕西省禹阎高速公路某标段湿陷性黄土路段处理的施工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7.
强夯技术在刘白高速公路的设计及施工中的应用表明,在黄土地区,强夯对湿陷性黄土的压实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8.
研究目的:岩溶地区侧方基坑桩基施工及土方开挖过程中,浅埋明挖箱型地铁隧道结构出现突发沉降,尤其是变形缝部位沉降显著,本文通过箱型地铁隧道沿线及变形缝两侧的位移监测数据,分析隧道结构突发沉降产生的原因,并研究了浅层回灌水、深层回灌水和注浆加固等沉降控制措施的效果。研究结论:(1)支护桩施工诱发浅埋箱型隧道最大累计沉降为3. 3 mm,应重视其在岩溶地区的施工影响;(2)嵌岩工程桩施工揭露溶洞,承压岩溶水突涌桩孔,是侧方浅埋箱型地铁隧道结构突发沉降的主要原因;(3)浅层回灌水可短时间内使地层补水,抬升隧道,抑制隧道急剧沉降;长期实施深层回灌、桩基泥浆护壁施工,可维持地下水位,控制侧方隧道沉降,但存在深层回灌水可能通过岩溶裂隙或通道进入溶洞,降低回灌水补充效率的问题;(4)"双排桩+对拉钢绞线+对称开挖"有效控制隧道的最大水平位移为3. 0 mm;(5)箱型地铁隧道周围进行垂直和斜向钻孔注浆可起到加固和止水的效果,考虑到变形缝的敏感性,应实时控制注浆压力;(6)该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岩溶地区浅埋箱型地铁隧道侧方基坑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究空洞对盾构隧道的影响机理,通过建立考虑环、纵向接头的盾构隧道精细化数值模型,研究不同空洞深度、面积、位置等多种情况下管片内力、变形及截面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并探讨管片不同拼装点位对含壁后空洞隧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壁后不同位置空洞对结构安全不利影响的排序为:隧腰>隧底>隧顶;空洞面积为5.0 m2时,随空洞深度增加,隧顶或隧底空洞中心处隧道截面弯矩及安全系数呈先减小后反向增大的趋势,且管片椭变先减小至0后反向增大,弯矩分别在空洞深0.3、0.2 m时反弯,左隧腰空洞中心处截面安全系数不断降低,管片椭变及弯矩大幅提升;空洞深度为0.5 m时,隧顶或隧底空洞中心处隧道截面弯矩均在空洞面积3.75 m2时反弯;空洞范围内存在纵缝会降低空洞中心处隧道截面内力并提升其安全系数,但其最大张开为空洞内无接缝时的2.0~3.5倍。研究成果可为盾构隧道壁后空洞安全评价、拼装点位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韩伟锋  陈馈  周建军  张兵 《隧道建设》2015,35(12):1351-1355
针对大直径高水压条件下盾构施工刀具更换难度高、风险大的问题,结合大直径盾构刀盘结构,通过开发滚刀常压换刀装置,实现在刀盘保压的情况下,常压更换部分滚刀,不但降低了带压条件下滚刀更换成本,而且降低了换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