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1篇
  免费   137篇
公路运输   627篇
综合类   434篇
水路运输   342篇
铁路运输   357篇
综合运输   6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use of a bicycle for commuting to work at the level of the 589 municipalities in Belgium. Regression techniques were used and special attention was paid to autocorrelation, heterogeneity and multicollinearity. Spatial lag models were used to correct for the presence of spatial dependence and a disaggregated modelling strategy was adopted for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coun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much of the inter-municipality variation in bicycle use is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aspects such as the relief, traffic volumes and cycling accidents. Town size, distance travelled and demographic aspects also have some effect. In addition, there ar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the structural covariates on bicycle use: the impact of variables such as traffic volume and cycling accidents differs substantially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of the country. This paper also suggests that high rates of bicycle use in one municipality stimulate cycling in neighbouring municipalities, and hence that a mass effect can be initiated, i.e. more cycle commuting encourages even more commuters in the area to cycle. These findings provide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decision-makers wishing to promote a shift from car to bicycle use.  相似文献   
82.
收费公路类似自然生命,其成长和发展必然为一个具有若干阶段的连续过程。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收费公路体系生命周期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后,我国收费公路进入成熟期;在2030年达到峰值后,收费公路在总量上开始缩减,进入衰退期,新的发展趋势也将逐渐体现。  相似文献   
83.
计算分析了平原水网区1级以下公路的病害问题。研究认为,重载交通、不合理的路面结构、较低的路基高度、较高的地下水位,是平原水网区1级以下公路早期病害的关键原因。采用多孔隙骨架密实型水稳碎石基层,或水泥石灰土碎石基层,可有效延长路面结构疲劳寿命。沥青碎石基层并不是最理想的基层结构。考虑重载交通的影响,粉性土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应在2 m以上。当路基高度难以满足要求时,应加大地基的处理深度。高地下水位对基层和底基层,尤其是对底基层的疲劳寿命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度研究大多数没有考虑钢筋锈蚀的影响。从考虑钢筋面积的降低,建立锈蚀钢筋混凝土结构抗力的模型,应用结构可靠性分析的简化方法计算结构的可靠度来评估混凝土结构可靠度。通过分析,还可以进行目标可靠度下的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85.
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是在长螺旋干钻法基础上发展的压灌混凝土桩成桩技术,混凝土是从钻杆中心压入孔中,成孔、成桩由一机一次完成。结合工程具体实例,详细阐述了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的施工方法以及成桩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质量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6.
通过了解导热油的特性,分析导热油结焦的过程和老化原因,提出防止或减少导热油结焦是提高运行效率、运行安全和延长导热油使用寿命的关键。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介绍了导热油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从而达到延长导热油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和安全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87.
时域波形再现技术在汽车零部件疲劳寿命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域波形再现技术可以把在原有模型车上测量到的轮轴载荷(力和力矩)转换为轮轴位移。把轮轴位移信号作用于新车型的多体模型,可以毫无障碍地进行整车模拟,预测出部件的疲劳寿命。介绍了时域波形再现技术在汽车零部件疲劳寿命预测的应用,并对其原理和工作流程中的关键技术——系统识别和目标模拟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8.
ATR技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跨海三角高程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海高程控制测量是现代大型桥梁工程测量的难点,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高程测量控制网的建立,以ATR技术为硬件基础,介绍ATR三角高程测量的具体实施方法。经实测数据分析,采用ATR三角高程测量,在多项精度指标上均达到了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9.
乔怀玉 《公路》2006,(10):216-218
针对目前国内外长大隧道火灾救援这一前沿问题,从隧道火灾救援的组织规划、火灾情况下的消防系统、火灾情况下的通风组织、火灾情况下的行车组织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合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特点,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救援组织实施流程、安全可靠的消防系统、最有利的通风风速和风流方向,以及快速逃离火灾现场的行车方式。  相似文献   
90.
张新军  应磊东 《公路》2006,(11):73-80
设计和建造跨海连岛大桥将面临着许多技术方面的挑战,其中超大跨径悬索桥的抗风稳定问题是一个十分突出和必需关注的问题。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在大跨径悬索桥抗风措施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结构措施、空气动力学措施和机械措施等三个方面,并评述了各种措施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