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8篇
  免费   66篇
公路运输   496篇
综合类   303篇
水路运输   228篇
铁路运输   196篇
综合运输   3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01.
低地板轻轨车辆辅助电源系统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低地板轻轨车辆辅助电源的几种电路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结合国内低地板轻轨项目,对设计辅助电源系统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对该方案进行了简单的Matlab仿真。  相似文献   
102.
高寒地区隧道渗漏水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渗漏是隧道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高寒地区隧道因冻胀而引起渗漏更为突出。结合318国道(川藏公路)拉纳山隧道施工实例,探讨高寒地区隧道易导致发生渗漏的衬砌环接缝处、防水板施工、堵裂隙水、排水措施和抗渗混凝土施工等几个方面施工中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3.
在大鼠胸髓下段,用分离细束法研究背外侧索中对侧传入的上行纤维的分布和电生理学特征,发现该类纤维主要分布在背外侧索的背侧浅层,与同侧上行纤维相混杂.主要生理学类型为毛单位、低阈单位和毛-低阈混合单位等.对电刺激感受野的反应,一些单位表现出单突触,低阈值的特点。结果表明大鼠背外侧索中有交叉上行纤维,其分布和外周传入特性与脊颈束相似。  相似文献   
104.
以跨深汕西高速公路新建广州至汕尾铁路大桥为研究对象,应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全桥分析模型,分析采用上塔柱分散锚固、塔顶集中锚固的抛物线和圆曲线桥塔的受力,进行桥塔形式和锚同构造研究.结果 表明:不同塔型轴力基本相当,弯矩差异较大,集中锚同时最大弯矩为塔顶正弯矩,分散锚同时最大弯矩为塔顶负弯矩,且抛物线和圆曲线...  相似文献   
105.
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分别建立了灰土桩复合地基和未经处理的黄土地基上铁路路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轨道不平顺法模拟列车荷载,分析计算了在不同速度列车荷载作用下不同路堤高度下地基土中动应力的分布,得出了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和地基瞬时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06.
低质心混凝土搅拌车的主要结构和特点。针对市场上大容量混凝土搅拌车质心高的结构特点,介绍了一种能改善整车行驶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07.
该文针对南宁大桥缆索吊装用组合式索塔的特殊结构型式,为增强索塔纵桥向刚度,减少索塔在风荷载,以及吊装荷载作用下索塔塔顶位移,降低P—△效应,设计索塔纵向缆风系统,并根据索塔的预偏量与索塔立柱的应力关系确定缆风系统的张拉力;同时根据索塔万能杆件横梁施工过程要求,以保证立柱竖直、万能杆件横梁顺利合龙为目标,设计索塔横向缆风系统。  相似文献   
108.
该文针对天津2020年将发展成为"超级城市"这个课题论述了第三代城市——"低碳生态城",结合天津"双港双城"新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对未来城市交通模式——绿色交通进行研讨,通过对"超级城市"未来的车与路的展望,对道路交通设计提出8点新理念,对公交专用道、慢行交通——自行车专用道、人行道布设及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创新思路进行初步研讨,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9.
该文阐述了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市政道路及排水工程设计中,所采用的生态、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对其他市政工程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0.
A 3-D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ient wheel–rail rolling contact in the presence of rail contamination or short low adhesion zones (LAZs). A transient analysis is required because the wheel passes by a short LAZ very quickly, especially at high speeds. A surface-to-surface contact algorithm (by the penalty method) is employed to solve the frictional rolling contact between the wheel and the rail meshed by solid elements. The LAZ is simulated by a varying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along the rail. Different traction efforts and action of the traction control system triggered by the LAZ are simulated by applying a time-dependent driving torque to the wheel axle. Structural flexibilities of the vehicle–track system are considered properly.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contact forces, creepage, contact stresses and the derived frictional work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longitudinal contact force and the maximum surface shear stress in the contact patch become obviously lower in the LAZ and much higher as the wheel re-enters the dry rail section. Consequently, a higher wear rate and larger plastic flow are expected at the location where the dry contact starts to be rebuilt. In other words, contact surface damages such as wheel flats and rail burns may come into being because of the LAZ. Length of the LAZ, the traction level, etc. are varied.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local contact surface damages may still occur as the traction control system a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