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0篇 |
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51篇 |
综合类 | 62篇 |
水路运输 | 40篇 |
铁路运输 | 11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该文以广州猎德大桥振动台试验为实际工程背景,研究了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对该桥抗震性能的影响。对非线性粘滞阻尼器的两个参数即阻尼系数C和阻尼指数ξ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确定了纵向粘滞阻尼器的合理参数;并按照相似比制作了粘滞阻尼器模型,安装于1∶60猎德大桥全三维缩尺模型上,进行了全桥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适当的粘滞阻尼器的参数,可以有效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关键部位的相对位移,同时也改善了结构构件的地震力。 相似文献
322.
323.
324.
基于半主动自适应悬架系统的整车道路友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车辆的道路友好性与平顺性,设计了以磁流变减振器为控制对象的整车自适应模糊控制半主动悬架系统。在试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整车半主动悬架模型及其状态方程,并用该模型对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模型的输入采用B级和C级路面谱;道路友好性评价指标采用动载荷系数和动载荷应力因子;使用MATLAB/Simulink建立基于2个自适应模块的模糊控制器控制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均采用车身与车桥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在B级和C级路面、不同速度下,半主动自适应悬架动载荷系数均降低30%左右,动载荷应力因子均降低40%以上,同时也提高了车辆的运行平顺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25.
采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MR-TLCD)与桥梁单自由度扭转耦合结构的动力学模型,依据试验数据把磁流变液阻尼器简化成Bingham模型并采用等效线性化处理。在简谐荷载激励情况下,在时域和频域内优化了随输入电流值变化的4种截面MR-TLCD的参数;在随机风荷载激励情况下,进一步评估了优化后的MR-TLCD对桥梁风致扭转振动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这4种MR-TLCD都存在相应的最小平均动力放大系数比,且截面面积越大对应的最优电流值越大,平均动力放大系数比越小;扭转角位移峰值减小了43.9%,扭转加速度减小了41.1%。 相似文献
326.
327.
汽车动力传动系双质量飞轮-径向弹簧型扭振减振器弹性特性设计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建立了双质量飞轮-径向弹簧型DMF-RS扭振减振器的弹性特性表达式并进行了理论探讨,提出了该减振器弹性机构的设计方法,可实现理想的硬非线性弹性特性。即在发动机怠速工况下具有很低的扭转刚度,在汽车行驶工况下具有随传递转矩渐增的扭转刚度,同时可保证减振器的极限工作扭角和极限弹性转矩都尽可能大。文中还基于某轿车动力传动系的多自由度集总质量一弹性扭振分析模型,计算分析了采用DMF-RS型减振器的动力传动系扭振固有特性,证实了该减振器的扭振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328.
东海大桥粘滞阻尼器参数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以东海大桥为实际工程背景,研究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对该桥抗震性能的影响。利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在该桥中的不同布置位置以及非线性阻尼器的阻尼系数C和阻尼指数ξ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并与未设置粘滞阻尼器情况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主桥纵桥向设置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后,通过选择适当的布置位置和粘滞阻尼器的参数可以有效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关键部位的相对位移,同时也改善了结构构件的地震力。此外,还避免或减轻了相邻构件可能发生的碰撞以及碰撞引起的构件局部损坏。 相似文献
329.
介绍了通过改变牵引杆和抗蛇行减振器橡胶节点的刚度及安装位置,达到降低车体弯曲振动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车辆的运行舒适度. 相似文献
330.
为了克服数学模型不能反映列车运行的真实情况,利用Adams/rail建立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高速动车组8车模型,提出了基于一般模糊控制的量化因子、比例因子的参数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通过Matlab/Simulink环境中对高速动车组模型与被动控制和简单开关半主动控制、一般模糊控制、参数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进行联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模糊控制和参数自适应模糊控制比简单开关半主动控制控制品质好,参数自适应模糊控制控制效果最佳;半主动控制策略在降低车体横向加速度,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方面,明显优于被动控制。在提高列车运行平稳性,乘客乘坐舒适度和运行安全性方面显出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