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1篇 |
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5篇 |
综合类 | 39篇 |
水路运输 | 108篇 |
铁路运输 | 176篇 |
综合运输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312.
王耀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4,(11):143-146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卸车场规模和布局的确定主要依靠工程经验,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为了对卸车场规模和布局的确定建立相应的理论依据,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工程实践,分析影响卸车场规模与布局的因素,建立卸车场规模与布局理论模型,确定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卸车场规模与布局评价体系,并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14号线张仪村卸车场为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13.
研究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管控之间,以及其与路局、相关协作单位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接口,探讨了这些接口的软件、硬件与数据需求,初步提出了相关设计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314.
通过编组场尾部判辆技术实现编尾调车作业跟踪,对提高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模型,讨论利用传感器判断车列辆数和速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15.
铁路集装箱堆场混堆区箱位分配优化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铁路集装箱堆场混堆区中的零散箱箱位分配问题,在集装箱到达时间和离开时间已知的条件下,建立一个计划期内以倒箱次数最少为目标的多时段动态集装箱堆场箱位分配模型。在计划期内将每时段起重机作业按顺序划分为提箱和卸车两个过程,采用5组0-1变量刻画两种作业、作业前后集装箱的状态以及箱位的状态,由此建立非线性0-1规划模型。考虑到模型所刻画的问题具有NP-hard性质,设计遗传算法求解。算例表明:该模型及算法能够有效地优化堆场内零散箱的箱位分配,提高集装箱堆场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316.
拥堵型集装箱堆场中,寻求最佳箱位分配的理论及实现方法,使得倒箱作业尽量减少。针对堆场场地紧张和大部分箱属于零散货主或零散去向情况,设计箱码垛模型。该模型能有效减少异类箱叠压现象,同时充分利用堆场空间。设计堆场箱存储结构及码箱取箱算法,前者解决箱分类问题,后者则提供码垛模型具体应用的方法。随机全序解决了大点箱问题,使得箱及箱位的使用均衡。设计算法解决堆场碎片问题,为堆场作业空闲时段进行堆场整理提供方法。算例表明:码箱取箱算法能够充分实现箱码垛模型的目标,结果符合人们传统管理思维方式,即:追求同类箱尽可能码垛在一起;多种异类箱叠压时,同类箱尽量聚在一起;被压住的异类箱种类尽可能少。 相似文献
317.
罗法水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5,(6):18-21
国内铁路快速发展,促使铁路勘察设计手段的更新。就目前国内铁路站场平面辅助设计软件应用现状,针对铁路站场平面一体化应用软件的架构、资源二次再利用进行总体需求分析,提出了站场平面一体化应用软件思路及基本实现方法,并简略地阐述了应用软件主要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318.
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中,桥梁工程所占比例极大,其中简支箱梁是主要的箱梁形式。简支箱梁一般采用预制架设的施工方法,因此合理确定梁场建设方案,对方便施工、满足工期、节约成本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控制制梁场规模,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此丈根据制架梁的施工工艺流程,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对梁场建设的“提梁机方案”和“移梁台车方案”进行综合比选,以期给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19.
研究目的:以上海市地铁川杨河车辆基地设计方案为例,对川杨河车辆段三线共址方案及车站接轨进行平面规划设计和优化方案。并根据城市规划、地形条件、线路走向、车辆段位置、车站形式及位置,车辆段功能定位,确定场段内平面布置。通过分析,提出三线共址车辆段如何资源共享,达到综合利用最大化。研究结论:通过对11号线北段停车场、11号线南段定修段和13号线停车场组成的川杨河三线共址车辆基地进行的平面规划设计和方案优化,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整体性,发挥了轨道交通网络和车辆基地的资源共享优势,节省了工程投资、占地面积、降低了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320.
设计一种采用51单片机和ADC0809构成的驼峰直流2.3轨道电路电流测试系统,该系统能够测量多路的直流电流量,通过数码管本地显示测试数据。也可经串口向PC机传递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