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84篇 |
免费 | 19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16篇 |
综合类 | 393篇 |
水路运输 | 105篇 |
铁路运输 | 441篇 |
综合运输 | 1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6篇 |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97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158篇 |
2013年 | 119篇 |
2012年 | 167篇 |
2011年 | 189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79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98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在软岩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稳定性控制难度很大。依托宝兰客专古城岭隧道的勘察设计资料、施工工艺和监测数据,建立符合工程实际的基本数值模型,分析软岩大断面隧道的变形特点,揭示仰拱步距和台阶长度对初期支护变形的影响规律。根据模拟试验结果指导古城岭隧道大变形区段施工,将初期支护累计变形减小了70%。 相似文献
492.
493.
引汉济渭工程岭南隧洞TBM施工穿越高压富水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段,施工过程中隧道断面高压突涌水严重。为解决高压富水破碎带的大量出水问题,本文提出\"钻孔分流+表面嵌缝+浅层封堵+深层加固\"的裂隙径向注浆堵水处理技术,配合新型注浆材料,实现了对高压富水裂隙出水的有效封堵。结合岭南隧洞工程隧道断面出水情况,给出裂缝宽度、注浆量、注浆压力等计算公式以及注浆过程控制标准。通过对工程现场8个出水段实施径向注浆堵水技术,洞内出水量由原来的46 000 m3/d降至7 800m3/d左右,实践证明该技术方法有效,可为同类高压富水破碎地层径向注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4.
由于山子顶软弱围岩公路隧道施工现场所采用的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并不能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提出扩挖支护施工方案。首先论述扩挖支护施工工序,然后采用ANSYS有限元方法构建扩挖支护厚度为0、20、30、40、50、60 cm 6种三维计算模型,系统分析扩挖支护与初期支护的力学行为。研究得出:扩挖支护是软弱围岩隧道一种相对优越的施工方案,且当扩挖支护厚度达到60 cm时初期支护的主压应力为16.4 MPa,主拉应力为0.486 03 MPa,满足其材料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495.
为探明昔格达地层隧道开挖过程中初期支护背后空隙注浆的时机以及预留变形量的大小,以成昆复线铁路昔格达地层隧道为背景,采用现场实测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和初期支护的变形规律以及预留变形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昔格达地层隧道上台阶开挖后初期支护与围岩间存在初始空隙,拱顶围岩与初期支护间的差异沉降为1~2 mm,受地质、埋深及施工等因素影响,中台阶开挖较易引起隧道塌方,建议中台阶开挖前对拱部初期支护背后的空隙进行注浆回填。2)昔格达地层隧道预留变形量可根据掌子面施工揭示围岩情况调整,若施工揭示的昔格达组以页岩为主,建议预留变形量设置为24~30 mm;若施工揭示的昔格达组以砂岩为主,建议预留变形量设置为118~123 mm。 相似文献
496.
刘运思;王世鸣;郭志广;岳健;颜世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14(7):1407-1414
层状岩体一般视作横观各向同性体,其力学特性在不同的层面倾角下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研究层面倾角与力学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入横观各向同性体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与层面倾角的函数关系式。从内时理论出发,通过内蕴时间的重新构造,在Helmholtz自由能中引入损伤变量,利用不可逆热力学的基本原理推导出横观各向同性岩体的内时损伤本构方程,并给出确定本构模型中各参数的方法。对该方程在单轴应力条件下进行求解、分析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本构方程能很好地描述横观各向同性岩体在损伤发生前后的变形特点,并能有效地反映横观各向同性岩体的非线性和剪胀扩容等物理力学现象。 相似文献
497.
范亚伦;张伟宾;周志军;苏慧敏;魏晓康;缪文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14(6):1184-1191
设计并制作2个相同尺寸的含不连续面顺层和反倾岩质边坡模型,并进行振动台试验,研究含不连续面顺层和反倾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地震作用下,含不连续面的顺层和反倾岩质边坡坡内和坡面的PGA放大系数均随高程增大,即具有高程放大效应。顺层和反倾边坡在坡顶处PGA放大系数最大,说明坡顶最不稳定。在地震波幅值较少的情况下,无论是坡内还是坡面,反倾边坡的PGA放大系数都大于顺层边坡的;但随地震波幅值的增加,顺层边坡的PGA放大系数大于反倾边坡的。随地震荷载的增加,含不连续面顺层和反倾岩质边坡坡面位移均大幅度增加,反倾边坡坡面位移小于顺层边坡。反倾边坡比顺层边坡更稳定。顺层边坡沿不连续面滑动破坏,而反倾边坡则是由于近似垂直方向的张拉裂缝与边坡中下部的剪切裂缝贯通进而发生整体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498.
浅埋、偏压、软岩隧道进洞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建中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5,59(6):126-130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进洞施工一直是隧道施工的难点,通过实例介绍此类隧道施工关键技术,采用重力式挡墙和边仰坡加固措施处理隧道偏压,采用大管棚、超前小导管及套拱法处理隧道浅埋,采用三台阶七步流水法进行软弱围岩洞内施工,同时阐述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的方法和对围岩变形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99.
通过杭州地铁2号线杭发厂站—人民路站区间工程实践及分析研究,论述盾构在半断面硬岩穿越段进行刀盘刀具检修时,拉森钢板桩结合地层分层注浆加固、井点降水这种新施工工艺,在提高地层自立性、防水性方面的成效。阐述盾构穿越半断面岩层时导致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并论述盾构进行相关施工工艺、措施改进后,在减少刀盘刀具磨损、地面沉降控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500.
樊纯坛;梁庆国;吴旭阳;靳宝成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5,12(5):1006-1014
以宝兰客运专线上的魏家嘴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研究围岩压力、钢拱架应力、初支与二衬接触压力、二衬钢筋轴力、混凝土应变等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分布特征,并应用现有可靠度理论和数据对实际工程安全状态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压力随时间增长而且增长速度较快,拱顶围岩压力最小,仰拱拱底的围岩应力最大,最后都趋于稳定;钢拱架应力值不稳定,波动较大,但最终趋于稳定;初支与二衬接触压力总体偏小,变化幅度较小,且随着时间增加最后趋于稳定值;二衬钢筋轴力以压力为主,内侧钢筋轴力值变化比较大不稳定,但最后趋于稳定;混凝土应变比较稳定,值普遍较小,但仰拱拱底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最后趋于较大应变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