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1篇
  免费   84篇
公路运输   439篇
综合类   500篇
水路运输   232篇
铁路运输   416篇
综合运输   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81.
文章针对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公路平面设计特点,介绍利用小计算器确定平曲线的平面设计方法,为提高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的工作效率及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结合在深圳、温州等地区的规划经验 ,总结提炼出在移动通信规划中负荷预测的方法 ,并在城市道路、管网规划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对城市建设中移动通信产业的管理及规范发展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3.
城市高架连续曲线钢箱梁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城市高架道路的设计中 ,特别在交通繁忙的路口建造立交桥 ,由于施工条件、施工工期、高架下地面交通的布置和桥梁总体美观等限制 ,连续钢箱梁方案往往成为首选方案。连续梁一般在曲线段上成为连续曲梁。目前在上海延安路高架、逸仙路高架中已建成多座连续曲线钢箱梁。本文根据连续曲线钢箱梁的特点 ,探讨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使连续曲线钢箱梁设计安全、合理、经济  相似文献   
84.
数据处理方法在路堤工后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3种预测路堤工后沉降的模型及求解方法,并应用于工程实例中;把3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实测结果相比较,指出各种方法各有优点,各有其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85.
在蟾蜍坐骨神经-腓神经观察了温度和麻醉对几种兴奋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标准电量(a)随兴奋性的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兴奋性愈高。a值愈小。而Weiss式中的b、基强度(Rh)、时值(Chr)及强度—时间曲线均不能正确反映兴奋性。细胞膜时间常数(RC)与兴奋性的变化无规律性联系。结论,a是兴奋性的可靠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86.
为了快速评估既有桥梁的安全性,研究了基于多源实测信息快速准确识别桥梁影响线的方法。首先利用桥梁动力响应及车辆移动的实测信息,建立影响线识别的数学模型。在模型中引入Tikhonov正则化方法以解决病态矩阵求解问题,通过设置罚函数项以取得较光滑并贴近真实的影响线。然后通过基函数扩展法重构影响线,将其表示为一系列三次B样条基函数的线性组合,从而将问题从识别众多影响线因子简化为识别少量基函数权重系数。为了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先在实验室模拟钢制试验小车在钢筋混凝土三跨连续梁模型上移动的过程。基于实测布置于梁底的多测点挠度和应变响应时程以及相应的试验车信息,可识别出不同位置测点的挠度和应变影响线。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影响线的总体形状还是局部峰值,识别解与基准解均能较好地吻合。该方法还被进一步应用到一座简支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该试验通过实测检测车过桥期间的桥梁跨中截面若干测点的动应变、动挠度以及车辆重力、实时位置等信息,准确识别了对应于不同车道的挠度和应变影响线。通过对比桥梁静载实测和影响线虚拟加载结果,发现两者偏差绝对值在5%以内。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该影响线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并具备工程应用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城市及交通建设发展迅速,随着上部结构荷载的增大及容许沉降的减小,深长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长桩的力学性态分析成为桩基础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桩顶荷载一位移曲线是桩基础设计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小半径曲线刚构-连续梁桥的受力特点,以某(36+60+36)m铁路刚构-连续梁桥为背景进行分析。采用BSAS、MIDAS、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针对该桥小半径、施工复杂等特点,从弯扭耦合效应、刚度、变形、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该桥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9.
A flow-dependent critical-point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topographically controlled flow in natural channels is applied to the bottom current through the Irbe Strait connecting the Baltic proper and the Gulf of Riga. This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functional formalism due to Gill [Gill, A.E., 1977. The hydraulics of rotating-channel flow. J. Fluid Mech., 80, 641–671.], and here is used for the stratified flow structure observed during the IRBEX-95 field campaign. A critical section of the realizable flow regime was found to be located slightly downstream of the most pronounced horizontal constriction of the channel. The predicted baroclinic volume flux 7200 m3 s−1 overestimates the observed mean bottom-water transport by around 30%, a discrepancy which most likely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lack of sea level conditions and friction in the model.  相似文献   
90.
In this first part of a two-part article, a previously described and validated finite-element model of a racing-car tyre is developed further to yield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carcass deflections and contact pressure and shear stress distributions for a steady rolling, slipping, and cambered tyre. Variations in running conditions simulated include loads of 1500, 3000 and 4500 N, camber angles of 0° and ?3°, and longitudinal slips from 0% to?20%.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heavy braking, in which context the aligning moment is of great interest. Results generated are in broad agreement with limi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the literature and they provide considerable insight into how the tyre deforms and how the contact stresses are distributed as functions of the running conditions. Generally, each rib of the tyre behaves differently from the others, especially when the wheel is cambered. The results form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simpler physical tyre model,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retain accuracy over the full operating range while demanding much less computational resource. The physical tyre model is the topic of the second part of the arti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