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0篇
  免费   280篇
公路运输   1287篇
综合类   887篇
水路运输   912篇
铁路运输   1138篇
综合运输   18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01.
张玉芳 《铁道建筑》2020,(4):150-154
红层软岩地区铁路工程建设中滑坡问题突出。本文结合西南地区一铁路红层滑坡治理工程,利用该地区红层滑坡的现场调查结果,从红层软岩特性、地层岩性、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深孔位移监测数据等多方面对该地区铁路滑坡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论述红层滑坡与一般滑坡的不同点,分析红层软岩岩体力学特性、地层主要成分以及红层软岩中的粉砂质泥岩在不同风化程度下的力学特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治理措施,并对治理措施进行评价。总结得出地层岩性、地质水文、人为因素是导致红层滑坡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2.
Connected vehicle environment provides the groundwork of future roa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es in this area are gaining a lot of attention to improve not only traffic mobility and safety, but also vehicles’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Energy optimization methods that combine traffic information are proposed, but actual testing in the field proves to be rather challenging largely due to safety and technical issues. In light of this, a Hardware-in-the-Loop-System (HiLS) testb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connected vehicle applications is proposed. A laboratory powertrain research platform, which consists of a real engine, an engine-loading device (hydrostatic dynamometer) and a virtual powertrain model to represent a vehicle, is connected remotely to a microscopic traffic simulator (VISSIM). Vehicle dynamics and road conditions of a target vehicle in the VISSIM simulation are transmitted to the powertrain research platform through the internet, where the power demand can then be calculated. The engine then operates through an engine optimization procedure to minimize fuel consumption, while the dynamometer tracks the desired engine load based on the target vehicle information. Test results show fast data transfer at every 200 ms and good tracking of the optimized engine operating points and the desired vehicle speed. Actual fuel and emissions measurements, which otherwise could not be calculated precisely by fuel and emission maps in simulations, are achieved by the testbed. In addition, VISSIM simulation can be implemented remotely while connected to the powertrain research platform through the internet, allowing easy access to the laboratory setup.  相似文献   
103.
通过研究铁路地震预警监测系统现状和建设趋势,从资源共享、重复性建设、地震联动触发信号系统停车、牵引供电系统断电等多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需求,提出铁路局中心系统采用虚拟化云技术的建设思路,并提出地震预警监测系统通过路局中心系统与信号RBC、牵引供电中心接口的联动触发策略。文中论述了采用虚拟化云技术搭建的地震预警监测铁路局中心系统功能、系统构成、硬件配置,从而解决各条铁路接入路局中心增加大量服务器等所带来的资源浪费严重、重复性建设等问题,为建设项目节省投资;阐述了通过路局中心系统与信号RBC、牵引供电中心接口的联动触发方案,为安全提供保障的同时尽可能节省建设投资和维护成本,更好地为铁路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4.
SK?2型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是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中的重要预制件,单一生产厂日均产量达到800~1400根,但目前的人工检测方式无法满足双块式轨枕的出厂检验要求。本文提出的双块式轨枕外形质量快速检测系统可满足TB/T 3397—2015《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枕》的出厂检验要求,与双块式轨枕生产线相匹配,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实现了双块式轨枕全参数、自动化、智能化检测。检测数据自动上传至生产管理平台,可对双块式轨枕生产质量进行跟踪管理。  相似文献   
105.
ZPW-2000A轨道电路小轨电压反映调谐区的状态。一是日常出现的波动原因较多,造成现场不容易查找;二是发生故障时,对小轨电压关注分析不够,造成查找故障走弯路。结合现场经验及案例,利用信号集中监测数据及曲线,分析小轨电压波动、异常成因。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介绍了基于以太网的机舱监测报警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对机舱监测报警系统的硬件、软件进行了设计,为后续的机舱监测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针对盾构机在粉质黏土层中推进引起的地层扰动进行分析尤为重要。以新建京张高铁JZSG-1标段清华园隧道2号~1号盾构区间为例,采用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隧道穿越粉质黏土层引起的地层扰动,得到土体横向水平位移及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需对横向1.5D范围内地表及建(构)筑物进行地层加固、加强监控量测;在盾构掘进过程中,应根据沉降数据实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及加固方案,以期更好地控制地表沉降。针对掌子面释放系数和注浆层软化模量进行参数分析数值计算,提出地表沉降的有效控制方法,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适当提早管片的拼装及适当加快注浆层的硬化速度,可有效控制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08.
毛锦波 《北方交通》2012,(12):110-112
根据隧道边仰坡三维坐标测量数据,通过计算边仰坡斜面和投影水平面的法向量,进而计算两面之间夹角的方法,反算边仰坡斜面面积,在类似不规则隧道边仰坡等斜面面积计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基于微地震监测和覆岩空间结构理论,以山东华丰矿1410工作面为例,分析了“s”型覆岩空间结构的形成,利用理论方法和微地震监测预测并圈定了华丰矿1410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区域,研究了“s”型覆岩空间结构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分布规律,为现场预测和控制冲击地压灾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0.
为了研究轨道结构安全监测中传感器的合理配置方法,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通过建立桥上交叉渡线道岔模型和钢轨应变传递误差最小的目标函数,提出传感器测点选择依据和监测方案评价标准,保证监测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结论表明:模型数据曲线可以指导监测系统的测点位置选择;随着传感器测点数量增加,监测误差逐渐减小,但在误差比率的"拐点"后增加单位个数传感器带来的收益降低;通过建立误差最小准则的目标函数,结合误差指标可以评价和优化传感器布设方案;钢轨位移、附加力等指标的监测方案也可以通过本文方法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