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6篇 |
免费 | 126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412篇 |
综合类 | 524篇 |
水路运输 | 452篇 |
铁路运输 | 248篇 |
综合运输 | 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69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100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144篇 |
2011年 | 146篇 |
2010年 | 102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100篇 |
2007年 | 111篇 |
2006年 | 127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9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基于抗车辙与抗水损能力的沥青用量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沥青用量与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密切相关.常规的设计方法是沥青用量确定后,对混合料的抗车辙与抗水损能力进行性能验证。本研究打破这一常规,基于抗车辙与抗水损能力确定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32.
沥青路面水损害与车辙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调查测定的数据为基础,把当前高速公路早期损坏的两种主要形式———水损害与车辙作为一对矛盾来分析。在综合分析铁岭-四平高速公路为满足构造深度要求出现了水损害、沈阳-山海关全线解决了水损害又出现了车辙的现状及其原因后,提出为防止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应以综合平衡为指导思想。论文指出实现综合平衡从按多指标要求设计混合料发展到以分工论为基础的结构层功能设计外,还应针对当前工程实际,加强以施工过程控制为基础的工程质量变异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33.
将修正的Burgers模型看成是Van Der Pool模型与一个非线性黏壶串联而成,认为材料损伤演化过程只是导致模型中串联黏壶的黏度降低,其他3个元件并没有受到损伤;用Weibull函数来描述沥青混合料内部缺陷的分布,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建立了损伤演化方程,将损伤引入修正的Burgers模型的非线性黏壶,建立了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损伤模型;给出了蠕变应变、蠕变速度和蠕变加速度的解析表达式,证明了该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沥青混合料三阶段的蠕变特性;最后通过两个试验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只考虑串联黏壶的损伤不仅较以往的蠕变损伤模型更加简单,而且能很好地反映实验结果,最重要的是这种处理有了更合理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34.
隧道的抗震设防一直只注重结构的强度,而忽视了结构的变形能力和软弱围岩的抗震能力.对软弱围岩隧道震害机理和抗震设防措施的分析表明:锚杆(锚管)和围岩注浆加固措施能提高软弱围岩的抗震性;合理的结构刚度、高性能的建筑材料和高阻尼结构能改善衬砌结构适应地震位移的能力;减震层、抗震缝和预留错台能减轻震害影响. 相似文献
35.
36.
37.
38.
文章通过分析研究5·12汶川大地震震害文献资料,发现在地震带区域内,以地震带轴线做参照系,公路建筑物布设方位不同,其震害程度不同,即公路建筑物震害程度与布设方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由此推断:合理布设公路建筑物,可以使建筑物达到充分发挥其最大抗震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而水损害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防水剂防水性能进行对比试验,表明沥青混凝土防水剂可以有效的封堵沥青混凝土内部孔隙,防止水分进入混凝土内部,可以起到防水路面水损害的作用,同时指出沥青混凝土防水剂对路面抗滑性能存在负面影响等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公路特大型泥石流研究及防治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作为我国一种严重的公路水毁类型,公路特大型泥石流灾害至今尚未解决,本文建构了该类泥石流研究及防治新理念,对于公路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确保公路交通有序进行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公路泥石流研究及防治的主要对象是具有大冲大淤性能、毁损作用强烈的特大型泥石流;必须遵循以泥石流发育机理研究为基础、防治技术研究为手段、防治工程研究为目的的研究原则;详细分析了公路泥石流水毁模式,概化分析了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的发育特性;开发了防治效果极佳的速流结构,运用运动状态函数法建构了速流结构设计理念,运用动力学建构了泥石流最大抛程计算理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