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21篇
综合类   20篇
铁路运输   14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建立了弓-车-网组合模型,基于压力修正法的N-S方程,采用分离式求解SIMPLE算法,对强侧风条件下的受电弓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受电弓的气动荷载在不同侧风速度,不同风向角下的变化规律及强侧风对受电弓绕流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侧风速度及角度的增大,受电弓的气动力及力矩呈非线性变化;受电弓流场区域内产生大量漩涡及低速尾流区,接触网及车体对受电弓流场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受电弓在侧风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改善高速列车受电弓垂向动力学性能,建立了受电弓非线性垂向动力学模型、弹性悬挂接触网垂向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和车辆动力学模型。考虑弓网耦合振动和轨道激扰,采用受电弓框架顶点或弓头的垂向位移和速度反馈,将半主动控制减振器或主动控制作动器安装在受电弓基座和框架之间。应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受电弓接触网垂向耦合振动的半主动和主动控制,并对其控制性能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与无控制时相比,在车速为250 km.h-1时,弓网接触压力方差最小减小值为26.84%,在车速为300 km.h-1时,最小减小值为20.88%,因此,采用半主动和主动控制能明显减小弓网振动和接触压力的低频波动,改善了受流质量,且半主动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在不动作时不会改变受电弓本身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受电弓弓头结构及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机器视觉的检测系统组成,摄像机标定方法,并论述了动态包络线的检测原理和模板匹配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受电弓动态包络线的分析提取方法可行,精度高,从而进一步为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检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4.
采用了MSC-MARC软件对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的动态受流性能进行了仿真,分别建立了接触网和受电弓两个子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接触实现了两个子系统的耦合,进行弓网的动态分析.通过仿真,将低速下得到的结果与国外的结果相比较,验证了软件分析结果的正确性.针对高速铁路一种受电弓-接触网的设计参数,对弓网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高速下接触网的动态抬升量,接触压力和离线率,通过参数的调整保证弓网可靠作用达到良好的受流.对高速受电弓与接触网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大量的仿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高速下受电弓与接触网不同参数的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在列车高速运行条件下,保证弓网系统具有良好的受流质量是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关键技术之一,即保持受电弓/接触网接触副间有稳定的电能传输。但如何评价其受流性能,即根据什么检测内容、测试方法和评价准则来评估弓网动态及受流性能的优劣,是弓网关系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弓网系统动态相互作用及受流性能的检测,着重介绍接触压力、加速度、导线动态高度及燃弧等关键参数相关检测技术的现状、不足及发展趋势;同时探讨了上述关键参数之外的其他性能参数的测试技术,并对相关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6.
针对列车供电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受电弓滑板磨耗问题,设计了一款预测模型对地铁受电弓滑板磨耗趋势进行有效的拟合和预测,弥补了现有的检测系统只能对受电弓进行实时检测的不足。利用线性支持向量回归(SVR-Linear)、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LSSVR)和优化后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MI-LSSVR)对检测系统得到的受电弓滑板数据进行训练和拟合,并利用训练后的模型实现滑板磨耗的预测,其中,MI-LSSVR的拟合精度最高,达到97.3%。此外,利用地铁行走的里程数据进行预测,提前得到下一次运行后的滑板厚度,在滑板即将磨耗到限时进行预测,可得到滑板还能承受的运行里程,减少受电弓检修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受电弓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7.
The Simulation Programme for Overhead contact lines – Pantograph System (SPOPS) is based on a two-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an overhead contact line and a lumped mass model for a pantograph. The SPOPS allows for a lateral change of contact points between the pantograph and the contact wire and for the rolling motions of contact strips in the pantograph model. Thus, the programme can consider the stagger of a contact wire in a dynamic simulation. Either a penalty method or a Lagrange multiplier method can be chosen to model the contact phenomenon between a pantograph and a contact wire. According to pantograph–catenary benchmark resul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SPOPS are very close to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from programmes implemented in the benchmark work in all cases, including a three-dimensional (3-D) case. These benchmark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POPS is as accurate as other fully 3-D simulation programmes while utilising minimal computational efforts.  相似文献   
108.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sults of a voluntary benchmark initiative concerning the simulation of pantograph–catenary interaction, which was proposed and coordinated by Politecnico di Milano and participated by 10 research institutions established in 9 different countries across Europe and Asia. The aims of the benchmark are to assess the dispersion of results on the same simulation study cases, to demonstrate the accuracy of numerical methodologies and simulation models and to identify the best suited modelling approaches to study pantograph–catenary interaction. One static and three dynamic simulation cases were defined for a non-existing but realistic high-speed pantograph–catenary couple. These cases were run using 10 of the major simulation codes presently in use for the study of pantograph–catenary interaction, and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and critically discussed here. All input data required to run the study cases are also provided, allowing the use of this benchmark as a term of comparison for other simulation codes.  相似文献   
109.
接触网弹性链形悬挂的弓网关系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弓网关系检测的目的、内容、具体方法和检测数据对施工的指导作用,提出了“受电弓限界”的概念,介绍了国外接触网的静、动态评价标准和弹性链形悬挂施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0.
简述高速情况下影响机车受流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及其机理, 并对提高受流性能提出了简统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